刑事被害人救助与刑事被害人权利在亚洲地区的发展进程
被引量:23
出处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5-160,共16页
Global Law Review
同被引文献279
-
1陈建华.论我国现行犯特别诉讼程序之构建[J].社会科学家,2023(10):85-89. 被引量:1
-
2于文轩.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指引下的生态法治原则[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1(4):5-13. 被引量:30
-
3席小华,李涵.社会工作参与未成年被害人救助服务模式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20(4):33-43. 被引量:5
-
4李颖.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和解不诉制度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11). 被引量:2
-
5张雪梅.对儿童性侵犯的有关探讨[J].妇女研究论丛,2005(z1):71-77. 被引量:8
-
6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何碧霞,孙长永,李红辉.论建立统一的刑事被害人司法救济制度[J].法律适用,2010(1):72-76. 被引量:3
-
7李昌林,张麒.论我国刑事自诉制度的完善[J].西部法学评论,2012(5):105-109. 被引量:3
-
8Detlev Frehsee,陈虎.德国刑事法律中的赔偿和犯罪人-被害人和解:发展历程与理论内涵[J].人大法律评论,2009(1):273-292. 被引量:2
-
9熊秋红.获得司法正义的权利[J].环球法律评论,2003,25(4):389-390. 被引量:5
-
10卞建林.论国家对自诉的规制和干预[J].政法论坛,1993,11(3):42-4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23
-
1熊秋红.论公诉与自诉的关系[J].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1):17-38. 被引量:48
-
2齐延平,于文豪.中国人权法学学术自主性的探寻——以2009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16(5):149-160. 被引量:1
-
3梁永怀.论刑事未成年被害人救济体系的建构[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1):35-38.
-
4赵丽.关于构建我国“隐蔽作证”制度的思考——以银川市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1,23(2):29-32. 被引量:1
-
5杜社会.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及学术评述——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基本素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5):27-32.
-
6叶永平.简论犯罪人和被害人之间的互动关系[J].法制与经济,2011,20(20):56-57.
-
7杨杰辉,毛建中.证据法视野下强奸案被害人的特殊保护[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2(1):96-100.
-
8杨在平.当前犯罪学研究热点问题透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36(3):87-91. 被引量:1
-
9杨杰辉.女权主义刑事诉讼:基于强奸案的初步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4(1):37-43.
-
10梁化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被害人救助的不足及解决路径[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13(2):57-6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5
-
1程捷.网络侮辱、诽谤犯罪中“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判定[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3,31(5):3-24. 被引量:2
-
2储陈城.刑法应对网络暴力的流变及其基本立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4):35-52. 被引量:25
-
3熊秋红.论公诉与自诉的关系[J].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1):17-38. 被引量:48
-
4胡莲芳,赵泽.系统论视角下亲告罪的法律规制研究[J].学习与实践,2021(4):65-75. 被引量:2
-
5王译,曾诗雨.刑事“自诉”转“公诉”规则完善之立法探讨[J].湘江法律评论,2022(1):236-252.
-
6牟绿叶.自诉转公诉的基础规范和判断标准——以国家追诉利益为切入点[J].环球法律评论,2023,45(4):175-191. 被引量:4
-
7熊秋红,余鹏文.我国刑事诉讼管辖体系之完善[J].法学杂志,2022,43(4):53-72. 被引量:24
-
8杨雨晴.网络舆情视域下,诽谤罪何以自诉转公诉[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5):221-223.
-
9李建东.赋予被害人独立量刑参与权的理论依据——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视角[J].贵州警察学院学报,2021,33(4):57-65.
-
10王志祥,张伟珂.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正当性探究[J].北方法学,2011,5(4):40-57. 被引量:6
-
1徐晔.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探析[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35):387-387. 被引量:1
-
2范菡.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保护的必要性——从历史的角度分析[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33):127-128.
-
3李莎莎,刘怀.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1,20(10):56-57. 被引量:2
-
4罗正德.试论刑事被害人权利程序保障的价值取向[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8,0(4):45-48. 被引量:1
-
5刘春梅.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问题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4):91-93.
-
6曹友祥.论刑事被害人权利[J].现代法学,2001,23(2):78-81. 被引量:7
-
7王雨婷.论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保护[J].大观周刊,2011(29):38-38.
-
8李小龙.论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8):448-449. 被引量:1
-
9大米顿.浅谈刑事被害人权利的完善[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09(23):55-56.
-
10黄文臻,李永清.侦查阶段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研究[J].经济师,2008(6):74-7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