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四重维度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研究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着力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通俗化、现实化、民族化和科学化。这四重维度是相互关联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在传承方式、深厚根基、价值诉求和整体原则上的内在要求。
作者
唐志龙
机构地区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出处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9,共5页
Journal of PLA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
大众化
四重维度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981
同被引文献
8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7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8-12-19(1-3).
3
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1,202,266.348,282,283.360,70,96,328,332,359,56,96,106,56.96,84,70.88,88,358,377,375,116,125,281,353,105,359,61.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6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1.
8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4.
10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6-04-23(1).
共引文献
981
1
易本钰.
江泽民的社会发展理论[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1):4-7.
2
张吉清.
社会主义事业的永恒主题:发挥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性[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4):56-62.
3
于孟春.
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政治工作创新的哲学思考[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32-34.
4
吴友明.
试论战斗精神的时代特征和实践价值及其培育[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38-41.
被引量:1
5
姚有志.
论邓小平战略思维的特色和品格[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2-8.
被引量:1
6
汤光鸿.
邓小平国际战略理念与中国和平崛起[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9-13.
被引量:2
7
卞敏.
论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14-17.
8
刘芳,刘文煜.
解放人与发展人:邓小平理论的价值目标导向[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18-21.
被引量:3
9
杨宁.
论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贡献[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22-25.
被引量:1
10
李相合,刘忠和.
论邓小平适度经济增长理论与科学发展观[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73-7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8
1
朱宗友,韩泽栋.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22(3):11-15.
被引量:3
2
陈运普,田苗.
江泽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J]
.理论月刊,2009(12):18-20.
被引量:2
3
熊申英,罗南石.
从隐性教育的视角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315-317.
被引量:29
4
张国镛,江茂森.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几点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3(2):12-14.
被引量:29
5
冯刚主编.《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报告》(2009),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88页.
6
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光明日报》2010年4月19日.
7
冯刚,张东刚主编.《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报告》(2010),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223~231、203~206页.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9.
10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5.
引证文献
5
1
郭蕊,殷焕举.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19(2):48-52.
被引量:1
2
吴琼.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维度及其话语建构[J]
.学术论坛,2010,33(11):24-27.
被引量:3
3
张达.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
.求索,2011(9):107-109.
被引量:1
4
杨晓慧.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10-12.
被引量:1
5
余大伟.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综述[J]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2013,8(1):18-22.
二级引证文献
6
1
袁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综述[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3):76-80.
2
孟令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建构辨析[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5(2):5-10.
3
孟令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建构研究述评[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3(3):13-16.
被引量:1
4
孟庆国.
基于生态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
.长江丛刊,2016(15):129-129.
5
陈丽娜.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分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20(21):226-227.
6
李仁杰.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J]
.人民论坛,2017(9):108-109.
被引量:1
1
刘建新.
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最深厚根基[J]
.社会主义研究,2005(5):11-14.
2
周述杰.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文明思想的真实意蕴及其当代启示[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9(6):47-54.
3
彭兆荣.
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J]
.思想战线,2014,40(6):102-102.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