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初探—以审查批捕阶段为视角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重要价值在于通过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和解,在被害人利益恢复的同时,帮助未成年犯罪人重返社会,降低再犯罪率。我国检察机关已逐步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试行刑事和解,但缺乏明确具体的制度规范,且适用的诉讼阶段以审查起诉阶段为主,此时未成年犯罪人往往已经被刑事拘留、批准逮捕,从而降低了和解制度的价值,本文建议从审查批捕阶段开始构建刑事和解制度,以弥补上述缺陷,充分保障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加害人及被害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作者
孙中梅
机构地区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出处
《青少年犯罪研究》
2009年第3期9-14,83,共7页
关键词
刑事和解
未成年人犯罪
审查批捕
分类号
D669.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915.14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
1
张素英,裴维奇.
我国未成年人犯缓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69-73.
被引量:9
2
樊崇义,李岚.
“刑事起诉与不起诉”制度研究观点综述[J]
.法学杂志,2006,27(3):19-21.
被引量:12
3
张蓉.
我国前科制度与未成年人保护之理论探讨[J]
.政法学刊,2006,23(4):76-79.
被引量:5
4
吴立志,徐安怀.
论刑事和解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完善——以恢复正义理论为视角[J]
.当代法学,2008,22(6):18-22.
被引量:9
5
程晓璐.
适用附条件不起诉需要明确和细化的五个问题[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6):58-62.
被引量:10
6
赵凡.
论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视角[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2,14(4):82-87.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李支.
未成年人保护视角下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完善[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6(1):38-40.
1
王哲敏.
试论“两法”实施后审查批捕阶段的侦查监督[J]
.当代法学,1998,12(6):48-49.
2
蔡伟鹏.
审查批捕中如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J]
.法商论坛,2010(2):13-14.
3
佟晓琳.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应探索建立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J]
.中国检察官,2011(1):42-44.
被引量:7
4
林志忠.
合适成年人制度的实践问题与完善建议[J]
.商,2015,0(51):179-179.
5
宋小华.
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J]
.法商论坛,2012(1):87-88.
6
杨凤宁.
建立中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探讨[J]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4):75-78.
被引量:1
7
陈卓雅,朱妙,朱洪天.
刑事和解与少年司法制度的融合与完善[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5):55-61.
被引量:3
8
邵锋.
律师介入审查批捕阶段的价值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34):339-339.
被引量:1
9
李素玮.
审查批捕阶段刑事和解的实践[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1):173-173.
被引量:1
10
孙伟.
宽严相济司法政策下新型审查逮捕机制的架构[J]
.法制与社会,2008(26).
被引量:1
青少年犯罪研究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