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超验主义对儒家思想个体价值观的接受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爱默生和梭罗接受了完全不同于美国文化的中国儒家思想。文章以二人对儒家思想个体价值观的接受为契合点,探索超验主义对儒家有关个体立身修德、养浩然之气等理念的接受,论证儒家思想走向世界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作者
谢志超
殷耀
机构地区
东华大学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0-112,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超验主义
儒家思想
个体价值观
爱默生
梭罗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379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1
.《孟子·告子上》[M].,..
2
爱默生.《对神学院毕业班的演讲》,《美国的文明》,孙宜学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期,第78-79、80-81页.
3
.《论语·学而》[M].,..
4
爱默生.《品行,立身之本》,《生活的准则》,金叶译,蓝天出版社,2004年版,第5期,第82、81页.
5
爱默生.《哲学家柏拉图》,《美国的文明》,第190页.
6
爱默生.《沃尔特·萨维奇·兰多》,《爱默生集》(下),赵一凡,蒲隆,任晓晋,冯建文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第5期,第1335页.
7
.《孟子·公孙丑上》[M].,..
8
陈长房.《梭罗与中国》,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第5页.
9
《论语·雍也》,中华书局1983年版
10
梭罗.《瓦尔登湖》,徐迟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期,第208、84-84、12、14-15页.
共引文献
1379
1
柳正权.
试析中国封建社会形态中的法律原罪[J]
.法学评论,2004,22(4):122-126.
被引量:2
2
梁韦弦.
老子、孔子及韩非思想四题[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52-56.
3
樊浩.
道德体系的人文之根与价值之始[J]
.人文杂志,2004(4):24-28.
被引量:1
4
王处辉,邹千江.
中国和西方社会世俗化进程的比较[J]
.人文杂志,2004(4):161-166.
被引量:5
5
韩作珍,韩国莉.
试论吕坤尚中贵和的处世原则[J]
.甘肃社会科学,2004(4):131-134.
被引量:1
6
王大建.
儒家的发生与中国社会的非宗教化[J]
.中国文化研究,2004(2):135-141.
被引量:1
7
方铭.
吴林伯先生与《文心雕龙》研究[J]
.中国文化研究,2004(2):170-177.
被引量:2
8
李守庸.
孟轲对孔子义利观中积极因素的继承与发展[J]
.经济评论,2004(4):8-14.
被引量:1
9
严清华,朱华雄.
传统诚信理念规范市场秩序的机制和效用探析[J]
.中州学刊,2004(4):160-163.
被引量:1
10
蒋振华.
《庄子》寓言的双重承负[J]
.中州学刊,2004(4):154-15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
1
刘玉宇.
从《瓦尔登湖》中的儒学语录看梭罗的儒家渊源[J]
.外国文学评论,2009(3):197-206.
被引量:16
2
杨靖.
爱默生与中国文化[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38-144.
被引量:7
3
公丽艳,李楠.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中国儒家思想[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28(4):91-94.
被引量:3
4
万美容,曾兰.
90后女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实证研究——基于与男大学生的比较[J]
.中国青年研究,2014(4):67-72.
被引量:26
5
公丽艳,王叶娜.
爱默生的寻儒历程探赜[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29(3):49-57.
被引量:2
6
姚本先,周宵,全莉娟,张灵.
当代中国青少年理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1):71-77.
被引量:7
7
徐斌,陆树程.
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机制[J]
.江汉论坛,2015(5):54-59.
被引量:12
8
刘略昌.
祛魅与重估:对梭罗与中国古代文化关系的再思考[J]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6,23(3):74-83.
被引量:4
9
张灵,徐志远.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的心理机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7):81-84.
被引量:7
10
何美子,洪晓楠,方明豪.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证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1):100-104.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3
1
江颖.
论儒家思想对外传播之比较——以《春香传》与《瓦尔登湖》中的人格修养论为例[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11):96-98.
2
张灵.
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心理机制的特征[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4,44(4):92-96.
3
卢峰.
爱默生:一个西方世界的“追儒者”[J]
.青年文学家,2016,0(10X):151-151.
1
徐浙宁.
“90后”青少年人性观实证研究[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34(2):139-139.
2
冯今源.
试论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
.中国穆斯林,1996(5):15-17.
被引量:2
3
周莉.
论个体价值观形成发展的机制[J]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3):9-12.
被引量:23
4
刘永芳.
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过程、规律初探[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3(1):62-66.
被引量:15
5
江传月.
论个体价值观形成的主体要素[J]
.岭南学刊,2015(2):124-127.
被引量:1
6
赵宪松.
关于“个体价值”的断想[J]
.思想理论教育,1998(3):47-48.
7
姜玲玲.
个体价值观的生成过程及其现实意义[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4(6):10-16.
被引量:1
8
伦理新视点——访“转型时期社会伦理与道德的难点与对策”课题组主要成员廖申白、孙春晨[J]
.哲学动态,1998(6):14-17.
9
姚冰彬.
家庭变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的挑战[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29(6):57-61.
10
倪东.
论道德教育的“价值判断”问题[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3):72-75.
求索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