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半表半里”浅议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半表半里"首见于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第148条注,有人认为"往来寒热"是邪在半表半里的典型表现。温病学家创立的膜原理论,亦发展了半表半里证。实质上,半表半里是反映病邪深入程度的一种功能损伤定位,其源于六经辨证,注重的是伤寒从太阳以后的动态发展变化。
作者
王博
牛阳
机构地区
宁夏医科大学
出处
《河南中医》
2009年第6期523-524,共2页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半表半里”
《伤寒论》
《注解伤寒论》
“往来寒热”
膜原理论
六经辨证
张仲景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9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7
1
肖相如.
论半表半里证[J]
.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2):554-554.
被引量:4
2
赵秀英.
半表半里证病位与证治探析[J]
.河北中医,2002,24(5):386-387.
被引量:2
3
杨明耀.
半表半里初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4):10-11.
被引量:1
4
田永衍.
少阳病半表半里质疑[J]
.河南中医,2008,28(12):7-7.
被引量:6
5
冯世纶.“半表半里”衍生于八纲[N].中国中医药报,2006-8-24(5).
6
郭选贤,殷光辉,郝秀梅.
“半表半里证”探讨[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8):61-62.
被引量:7
7
张沁园.
浅议《伤寒论》因势利导治则[J]
.河南中医,2006,26(4):3-4.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张霆.
“戾气为患 邪伏膜原”——试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之病因病机及治疗[J]
.天津中医药,2003,20(b05):58-60.
被引量:1
2
刘新亚,刘英锋,陈瑞春.
寒温沟通论膜原(上)——历史的回顾[J]
.江西中医药,2003,34(6):11-13.
被引量:11
3
邓铁涛.
论中医诊治非典[J]
.天津中医药,2003,20(3):4-8.
被引量:24
4
靳红微,刘卫滨,戴桂满.
温病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03,18(2):4-6.
被引量:5
5
袁长津.
从瘟疫学说浅谈”非典”的中医辨治(一)[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6):13-14.
被引量:6
6
唐玲华,赵一丁,史大卓.
非典型肺炎的中医临床辨治探讨[J]
.新中医,2004,36(4):3-4.
被引量:3
7
彭胜权,刘亚敏,彭彤.
中医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经验与思考[J]
.中医药学刊,2004,22(6):965-966.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9
1
王贞瑶,陈宏.
简析淋巴、间质及膜系相关疾病可从少阳半表半里论治[J]
.黑龙江中医药,2023,52(6):49-51.
2
薛青,王小娟.
慢性肾衰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129-131.
被引量:1
3
张华锴,刘俊芳,郭选贤.
“半表半里证”用方用药配伍规律[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4):285-287.
被引量:5
4
刘玉良.
试论从少阳之位解读胆的生理特性[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5):494-495.
被引量:1
5
阳晓,朱文锋,周小舟,胡学军,龙菊香.
慢性肾衰患者不同阶段病机证候特点临床分析[J]
.中医杂志,2000,41(6):350-352.
被引量:31
6
陈嘉斌,裘生梁.
从《伤寒论》辨析“半表半里证”、“少阳病证”和“小柴胡汤证”[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9):715-717.
被引量:6
7
田永衍,王庆其,凌鹏.
张仲景之后医家对“和”法的发展[J]
.中医杂志,2013,54(19):1630-1632.
被引量:14
8
罗家佩.
慢性杂病勿忘解表[J]
.中医药导报,2016,22(5):102-103.
被引量:1
9
师小茜,牛阳.
“半表半里”的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2016,31(5):750-753.
被引量:2
10
杨聪宾,樊茂蓉,张燕萍,苗青.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张燕萍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用药经验[J]
.河北中医,2018,40(11):1609-1613.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92
1
苏云放.
少阳、三焦、膜原系统论[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S1):1-5.
被引量:4
2
苏战清.
少阳病篇质疑[J]
.国医论坛,1993,8(1):9-10.
被引量:2
3
孟世禄,刘奇贵.
“十一脏取决于胆”新解[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11(1):11-12.
被引量:1
4
李凤新.
《伤寒论》中少阳为病及论治[J]
.光明中医,2005,20(2):9-10.
被引量:2
5
陈林榕.
“半表半里”辨析[J]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69-2070.
被引量:4
6
梅国强.
加减小柴胡汤临证思辨录[J]
.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2):3-6.
被引量:33
7
冯世纶.
两个六经不能混淆——《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来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0):582-585.
被引量:11
8
廖天源.
邪伏膜原证治体会[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2):116-117.
被引量:2
9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45.
10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08.
引证文献
7
1
郑雪雍,张卫.
从表里阴阳角度探析“凡十一脏,取决于胆”[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0(5):3-4.
被引量:6
2
李宇铭.
厚朴七物汤并非表里同治[J]
.河南中医,2011,31(12):1337-1339.
被引量:6
3
陈嘉斌,裘生梁.
从《伤寒论》辨析“半表半里证”、“少阳病证”和“小柴胡汤证”[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9):715-717.
被引量:6
4
温玉,陈思茵,马晓峰.
伤寒温病之半表半里证探析[J]
.四川中医,2015,33(1):16-18.
被引量:1
5
师小茜,牛阳.
“半表半里”的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2016,31(5):750-753.
被引量:2
6
卢云琼,张卫.
浅议少阳及其半表半里位[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8):60-61.
被引量:2
7
卢文文,郭闫葵.
从“少阳为枢”理论探析小柴胡汤治疗周围性面瘫[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6):1030-103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王贞瑶,陈宏.
简析淋巴、间质及膜系相关疾病可从少阳半表半里论治[J]
.黑龙江中医药,2023,52(6):49-51.
2
师小茜,牛阳.
“半表半里”的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2016,31(5):750-753.
被引量:2
3
王明炯,王文华.
《伤寒论》对后世“温病”的启迪(上)[J]
.河南中医,2016,36(10):1680-1682.
被引量:2
4
徐衎,徐光星.
《金匮要略》厚朴七物汤与厚朴三物汤方证考辨[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8):639-643.
被引量:11
5
张晨阳,王维,陈文慧.
半表半里证与免疫调控相关性探讨[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5):718-720.
被引量:3
6
腾小雨,张卫.
少阳非半表半里也[J]
.新疆中医药,2019,37(1):86-87.
7
钱伟强,王敏,马晓峰.
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实训创新课程的特色与优势[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4):16-18.
被引量:3
8
洪盛威,邱玺瑞,尹泽浩,汤文通,李崇超.
厚朴七物汤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3):415-418.
被引量:1
9
陈玉民,李琼,齐文升.
小柴胡汤临床心悟[J]
.北京中医药,2020,39(5):468-470.
被引量:10
10
田晶晶,袁红霞.
基于“少阳为枢”论治胃癌前病变[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9):1619-1620.
被引量:1
1
韦嵩,刘小平,陈志煌.
应用经筋膜原理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4,21(1):11-14.
被引量:17
2
商建军,周耀庭.
运用膜原理论治疗长期发热的临床研究——周耀庭膜原学术思想探析[J]
.北京中医,2007,26(2):86-88.
被引量:6
3
梅国强.
加减小柴胡汤临证思辨录[J]
.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2):3-6.
被引量:33
4
贾延利.
《伤寒论》“(几几)”之我见[J]
.中医杂志,2008,49(12):1138-1138.
被引量:1
5
李玉清,程立新.
《注解伤寒论》的学术特色[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6):456-458.
被引量:2
6
王付.
谈谈少阳病不是半表半里证[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2,15(2):5-6.
被引量:3
7
郭选贤,殷光辉,郝秀梅.
“半表半里证”探讨[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8):61-62.
被引量:7
8
邢殿文,邢鑫.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J]
.北京中医药,2015,34(3):228-229.
被引量:18
9
肖相如.
少阳病不是“半表半里证”[J]
.河南中医,2010,30(12):1149-1149.
被引量:7
10
阚湘苓.
小议少阳病与半表半里证[J]
.江西中医药,2011,42(5):3-4.
被引量:1
河南中医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