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1-142,共2页
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二级参考文献7
-
1李志,李丹.促进大学生中小企业就业实证研究[J].人才开发,2007(9):50-52. 被引量:6
-
2杜琳琳,孙彩霞.我国中小企业的人才引进[J].商场现代化,2007(04S):268-268. 被引量:3
-
3欧立光,苏丹.中小企业如何解决人才问题[J].中外企业家,2007(3):46-49. 被引量:4
-
4.国家统计局2001年3月公布的最新人口统计数据[Z].,..
-
5魏新 丁小浩.《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相关概念及分析》[A].闵维方主编.《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C].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版..
-
6马丽.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J].时代经贸(下旬),2007,5(09X):157-158. 被引量:4
-
7刘宇舸.“公平与效率”——高等教育面临的两难抉择[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204-207. 被引量:7
共引文献26
-
1杨作书.求解就业难题 构建和谐社会[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6):1-6. 被引量:3
-
2姜维,张玉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6,11(3):61-62. 被引量:8
-
3刘畅.西安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紧张调查与分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86-90. 被引量:2
-
4胡党育.大学生就业当中存在的思想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126-127. 被引量:7
-
5姚裕群,彭思舟.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讨论综述[J].人口与经济,2008(3):36-40. 被引量:47
-
6王翠平,喻入海,谢金桃,金卓.解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调查[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33-36. 被引量:8
-
7姚裕群,李从国.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体系研究[J].东岳论丛,2009,30(10):27-33. 被引量:38
-
8刘佳.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公共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4):244-245. 被引量:8
-
9许沙沙.振兴中小企业促进高学历女性在中小企业就业[J].商场现代化,2010(14):41-42.
-
10刘慧.社会哲学工程视野中的高校毕业生自愿性不就业问题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6):116-11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25
-
1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1):79-84. 被引量:364
-
2高建,盖罗它.国外创业政策的理论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7(1):70-74. 被引量:73
-
3[美]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第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
4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国际劳工组织.大学生KAB创业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5青年创业网[EB/OL].http://www.qncy.org/index.html.
-
6学生创业网[EB/OL].http://www.studentboss.com/.
-
7辜胜阻,肖鼎光,洪群联.完善中国创业政策体系的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1):10-18. 被引量:78
-
8张蕾.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2):17-18. 被引量:22
-
9蒋乐琪.大学生新农村创业面临的困境和对策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2):68-69. 被引量:14
-
10朱旭,马丽华.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对策[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94-9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88
-
1黄昌柳,赵晓桦,冯霞,梁美芳,郑嘉莉,江奕桦.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以佛山市6所高职院校调查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21):246-249. 被引量:1
-
2黄心苑.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6):225-228. 被引量:17
-
3冯霞敏,费旭明.创新创业与创客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24):219-220. 被引量:1
-
4王琼,钟云华.大学生乡村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推拉理论的视角[J].大视野,2022(6):9-16. 被引量:1
-
5杨正丽.浅谈辅导员在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9):127-129. 被引量:5
-
6于建秀,张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定位与路径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2,25(5):115-118. 被引量:7
-
7涂敏霞.穗港澳台青年创业的意愿、动机及机制的比较研究[J].青年探索,2013(3):21-28. 被引量:5
-
8南华,王颖奇,李明,张冠欣.水运工程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与培养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0(15):1-1.
-
9董美玲.高校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6):138-141. 被引量:12
-
10李秋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和路径选择[J].闽江学院学报,2014,35(1):118-124. 被引量:82
-
1孙勤.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J].新课程研究(上旬),2008(2):31-33. 被引量:5
-
2王爽.教育国际化对德育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学园,2011(20):29-30.
-
3王令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探析[J].内蒙古教育(D),2016,0(10):40-40. 被引量:1
-
4李海贞.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3):31-33.
-
5亢玲莉,刘明宇.零的突破[J].科技.人才.市场,1997(2):35-36.
-
6王自华,施媛,刘丽,张保敬,王仁智.浅谈高校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1(7):213-214. 被引量:2
-
7程文凤.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9):208-208.
-
8张芙蓉.科学发展观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运用[J].办公室业务,2013(11S):190-190.
-
9戚兴宇,谢娅.印度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及启示[J].南亚研究季刊,2010(2):88-93. 被引量:4
-
10娄玉珍,李阿芳.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宏观调控手段探讨[J].管理学刊,2009,22(6):67-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