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质构造框架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构造研究表明,研究区分为三个主要构造单元,可以识别出三期构造。印度和亚洲大陆间的碰撞,开成一系列东西向褶皱和逆冲构造(反向逆冲构造)。随着两大陆会聚持续进行,喜马拉雅构造单元逆冲到冈底斯单元之上。
作者
刘焰
钟大赉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
出处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8年第4期506-509,共4页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批准号:KJ-85-07-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批准号:49232030)
关键词
喜马拉雅构造结
地质构造框架
印度板块
分类号
P548.27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25
同被引文献
119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98
参考文献
4
1
钟大赉,丁林.
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及其机制探讨[J]
.中国科学(D辑),1996,26(4):289-295.
被引量:392
2
钟大赉,丁林.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发现高压麻粒岩[J]
.科学通报,1995,40(14):1343-1343.
被引量:41
3
郑锡澜,常承法.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地质构造特征[J]地质科学,1979(02).
4
陈祥高.西藏南部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与喜马拉雅运动的分期[J]地质科学,1979(0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丁林,科学通报,1995年,40卷,16期,1页
2
邓万明,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1995年
3
Shen Xianjie,J Geodynamics,1987年,8卷,55页
4
张青松,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问题,1981年
5
李吉均,中国科学,1979年,6期,608页
6
林畅松
7
汪永进
共引文献
425
1
刘晓燕,袁四化,徐海.
氧同位素古高程计研究新进展[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29(2):139-147.
被引量:3
2
万景林,王瑜,李齐,王非,王二七.
阿尔金山北段晚新生代山体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1,20(4):222-224.
被引量:67
3
王金丽,张泽明,董昕,刘峰,于飞,王伟,徐方建,沈昆.
西藏拉萨地体南部晚白垩纪石榴石二辉麻粒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J]
.岩石学报,2009,25(7):1695-1706.
被引量:20
4
张泽明,王金丽,董昕,赵国春,于飞,王伟,刘峰,耿官升.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南部的紫苏花岗岩:安第斯型造山作用的证据[J]
.岩石学报,2009,25(7):1707-1720.
被引量:18
5
罗晓容,肖立新,李学义,张立强,曾治平,王兆明.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异常压力分布及影响因素[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29(4):404-412.
被引量:50
6
耿全如,潘桂棠,郑来林,孙志明,欧春生,董翰,王小伟.
南迦巴瓦峰地区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矿物学特征及时代[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24(2):1-7.
被引量:5
7
孙志明,耿全如,楼雄英,郑来林,李生,廖光宇.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的解体[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24(2):8-15.
被引量:19
8
向树元,张士贞,胡敬仁,杜刚强,万俊.
西藏米拉山断裂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37(S2):39-46.
被引量:4
9
王东,张快乐,李伟.
六盘山弧形构造带几何学、运动学及年代学研究[J]
.西部资源,2013(6):84-86.
被引量:3
10
李忠,王道轩,林伟,王清晨.
库车坳陷中-新生界碎屑组分对物源类型及其构造属性的指示[J]
.岩石学报,2004,20(3):655-666.
被引量:91
同被引文献
119
1
郑来林,廖光宇,耿全如,董翰,孙志民,楼雄英,李生.
墨脱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J]
.地质通报,2004,23(5):458-462.
被引量:30
2
孙志明,耿全如,楼雄英,郑来林,李生,廖光宇.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的解体[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24(2):8-15.
被引量:19
3
杨逸畴.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的地貌特征和成因[J]
.地理研究,1982,1(1):40-48.
被引量:14
4
耿全如,潘桂棠,郑来林,孙志明,欧春生,董翰.
藏东南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及形成环境[J]
.地质科学,2004,39(3):388-406.
被引量:25
5
程绍平,邓起东,李传友,杨桂枝.
流水下切的动力学机制、物理侵蚀过程和影响因素:评述和展望[J]
.第四纪研究,2004,24(4):421-429.
被引量:25
6
张培震,沈正康,王敏,甘卫军.
青藏高原及周边现今构造变形的运动学[J]
.地震地质,2004,26(3):367-377.
被引量:76
7
孙志明,郑来林,耿全如,李生,廖光宇,石文礼,张东.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高压麻粒岩特征、形成机制及折返过程[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24(3):22-29.
被引量:19
8
郑来林,金振民,潘桂棠,耿全如,孙志民.
东喜马拉雅南迦巴瓦地区区域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J]
.地质学报,2004,78(6):744-751.
被引量:42
9
刘少峰,王陶,张会平,程三友,孙亚平,雷国静.
数字高程模型在地表过程研究中的应用[J]
.地学前缘,2005,12(1):303-309.
被引量:51
10
钟大赉,丁林.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发现高压麻粒岩[J]
.科学通报,1995,40(14):1343-1343.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
7
1
刘焰,Wolfgang SIEBEL,王猛.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陆内变形过程的研究[J]
.地质学报,2006,80(9):1274-1284.
被引量:17
2
张泽明,郑来林,王金丽,赵旭东,石超.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中的石榴辉石岩——印度大陆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至80~100km深度的证据[J]
.地质通报,2007,26(1):1-12.
被引量:56
3
张沛全,刘小汉.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段泥石流特征及应对措施[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19(1):12-17.
被引量:7
4
张沛全,高明星,刘小汉.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地区流水地貌特征及其对构造运动的响应[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3):45-48.
被引量:3
5
张沛全,刘小汉,孔屏.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的冰川活动证据及其构造—环境意义[J]
.地质科学,2008,43(3):588-602.
被引量:16
6
袁广祥,吴琦,尚彦军,曾庆利.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段区域工程地质及其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21(3):34-41.
被引量:3
7
韦少港,徐锡伟,武艳强,梁诗明,罗佳宏.
GPS数据揭示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现今应变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J]
.地质学报,2024,98(4):1114-1128.
二级引证文献
98
1
杨经绥,许志琴,张建新,张泽明,刘福来,吴才来.
中国主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背景及俯冲/折返机制的探讨[J]
.岩石学报,2009,25(7):1529-1560.
被引量:76
2
董昕,张泽明,王金丽,赵国春,刘峰,王伟,于飞.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南部林芝岩群的物质来源与形成年代:岩石学与锆石U-Pb年代学[J]
.岩石学报,2009,25(7):1678-1694.
被引量:47
3
王金丽,张泽明,董昕,刘峰,于飞,王伟,徐方建,沈昆.
西藏拉萨地体南部晚白垩纪石榴石二辉麻粒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J]
.岩石学报,2009,25(7):1695-1706.
被引量:20
4
张泽明,王金丽,董昕,赵国春,于飞,王伟,刘峰,耿官升.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南部的紫苏花岗岩:安第斯型造山作用的证据[J]
.岩石学报,2009,25(7):1707-1720.
被引量:18
5
董昕,张泽明,耿官升,刘峰,王伟,于飞.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南部的泥盆纪花岗岩[J]
.岩石学报,2010,26(7):2226-2232.
被引量:28
6
戚学祥,李化启,李天福,蔡志慧,于春林.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群高压麻粒岩中含石榴石花岗岩脉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与折返作用[J]
.岩石学报,2010,26(3):975-984.
被引量:23
7
董永胜,谢尧武,李才,沙绍礼.
西藏东部八宿地区发现退变质榴辉岩[J]
.地质通报,2007,26(8):1018-1020.
被引量:19
8
许志琴.
加强深层次科学研究,使青藏高原地质调查的成果再上一台阶——大陆动力学实验室青藏高原研究的最新进展(代序)[J]
.地质通报,2007,26(10):1235-1239.
9
吴福元,黄宝春,叶凯,方爱民.
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垮塌与高原隆升[J]
.岩石学报,2008,24(1):1-30.
被引量:87
10
郭亮,张宏飞,徐旺春.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多雄拉混合岩和花岗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岩石学报,2008,24(3):421-429.
被引量:6
1
丁林,钟大赉,潘裕生,黄萱,王庆隆.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上新世以来快速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J]
.科学通报,1995,40(16):1497-1500.
被引量:170
2
钟大赉,丁林.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变形与运动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
.中国科学基金,1996,10(1):52-53.
被引量:8
3
雍欣,赵静媛.
四川地质结构特性及成因分析[J]
.中国科技纵横,2015,0(2):164-164.
4
吕鹏瑞,姚文光,吴亮,洪俊.
巴基斯坦西北喜马拉雅构造结科希斯坦—拉达克地体Pb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示踪意义[J]
.西北地质,2015,48(1):56-62.
被引量:6
5
王璐琳,武法东.
青海省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类型及其地学意义[J]
.地球学报,2012,33(5):835-842.
被引量:12
6
印度西北部特提斯带下泥盆统Muth组共轭、碎裂变形带:前喜马拉雅变形构造证据[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6,26(2):41-41.
7
张泽明,郑来林,王金丽,赵旭东,石超.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中的石榴辉石岩——印度大陆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至80~100km深度的证据[J]
.地质通报,2007,26(1):1-12.
被引量:56
8
向华,张泽明,董昕,祁敏,林彦蒿,雷恒聪.
印度大陆俯冲过程中的高压变质与深熔作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的相平衡模拟研究[J]
.岩石学报,2013,29(11):3792-3802.
被引量:13
9
曾志方,刘和生.
湘南红土型金矿浅析[J]
.地质与勘探,2003,39(1):14-17.
被引量:2
10
刘宇平,潘桂棠,耿全如,郑来林,刘朝基.
南迦巴瓦构造结的楔入及其地质效应[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0,20(1):52-59.
被引量:14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