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回旋于游戏之上的颠覆文本——论余华小说的空间叙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余华以其微观空间、循环圈、并置链的形式因素显示出其杰出的空间叙事能力,并对旧的常理、文类、文体进行了颠覆,体现出一个优秀作家的高度严肃的游戏精神———对人生悲剧性存在的反抗。
作者
张福萍
机构地区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4-186,共3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余华
空间叙事
颠覆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22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2
1
巴赫金.小说理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
王鹤松.天哪,这就是世界.名作欣赏,2002,(2).
共引文献
122
1
李衍柱.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现代意义[J]
.文史哲,2001(2):51-56.
被引量:66
2
白草.
论艾芜小说《月夜》中的回族女子形象[J]
.回族研究,2005(1):57-62.
被引量:2
3
刘少文.
叙事媒介及其自由度——论张恨水小说中记者、准记者作用[J]
.北方论丛,2005(3):50-54.
被引量:1
4
朱振武.
福克纳对审美心理时空的超越[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4):105-110.
被引量:2
5
王春云.
小说的历史缘论析[J]
.贵州社会科学,2005(5):114-118.
6
刘道全.
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白痴形象及其深层意蕴[J]
.云南社会科学,2005(6):123-126.
7
姜智芹.
青春与世界的碰撞——新潮成长小说论[J]
.广西社会科学,2006(4):122-126.
被引量:4
8
孙万军.
品钦后现代小说对追寻叙事模式的创新[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9(3):87-91.
被引量:6
9
邓华.
鲁迅自我小说的叙述代言人解析——《头发的故事》与《在酒楼上》之比较[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8):9-11.
10
和磊.
未完成性——试论鲁迅文本中的对话及其困境[J]
.北方论丛,2006(5):30-3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2
1
徐济民.
余华小说的叙事艺术[J]
.时代文学,2009(4):17-18.
被引量:1
2
严光德.
“家”与“漂游”的二重奏——试析余华小说中的两个主题意向[J]
.时代文学,2009(17):158-159.
被引量:1
3
王林.
论余华《活着》的叙事艺术[J]
.青年文学家,2009(12):51-52.
被引量:4
4
张无畏.
从《兄弟》看余华小说中的苦难问题[J]
.成功,2009(2):288-289.
被引量:3
5
萧然.
近观美国[J]
.全国新书目,2009,0(19):32-32.
被引量:1
6
杨小滨.
欲望主体与精神残渣 对《兄弟》的心理-政治解读[J]
.上海文化,2009(6):24-38.
被引量:6
7
杨婷.
《活着》的道家思想初探[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93-194.
被引量:4
8
龚叶芳.
从精英向大众撤退——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余华创作的转型现象[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2):350-351.
被引量:1
9
叶淑媛.
论余华小说“活着”意象的意义[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1):148-151.
被引量:5
10
王艳艳,高淮生.
孤寂的童年与冷酷的写作——论童年经验对余华小说创作的影响[J]
.电影文学,2009(3):135-13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史莉娟,刘琳.
在裂变与沉淀中行进——2009年余华研究综述[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5):57-6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赵自云.
先锋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合法性地位的建构[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3):90-94.
2
王永兵.
从川端康成到卡夫卡——余华小说创作的转型与新时期小说审美范式的变化[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2):21-28.
被引量:8
3
宋立国.
试析余华《兄弟》的创作困境[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4):23-25.
4
谢国平.
人性的异化与爱的救赎:余华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4):25-27.
5
姜晶.
余华转型的契机——谈《在细雨中呼喊》中的生命尊严[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2):15-16.
6
冯亚.
关于余华小说主题研究[J]
.艺术科技,2015,28(12):19-19.
被引量:1
7
张爱华.
《活着》电影改编与小说原著的苦难方式[J]
.电影文学,2017(5):117-119.
被引量:1
8
张玥.
试论余华小说叙事视角的变化[J]
.小品文选刊(下),2015,0(12):36-36.
1
王谦.
720,0748--一个对互联网爱情的戏拟与颠覆文本[J]
.当代小说,2003(4):54-56.
2
李永新.
回旋在无望的宿命之下的颠覆文本——论余华小说的叙事结构[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6(8):54-56.
3
张福萍.
论余华小说的并置链[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41-44.
被引量:1
4
魏天真.
《堂吉诃德》:严肃的游戏与伟大的善良[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6,0(7):6-7.
5
陈鹏华.
论《灿烂千阳》的叙事策略[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8):46-47.
被引量:1
6
鸿琳.
一个俗套的故事诠释不俗套的意思(作家读作家)[J]
.福建文学,2015,0(10):23-25.
7
马佳.
从库文轩形象看《河岸》的悲剧意蕴[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149-149.
8
张宝林.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精神诉求[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5(1):69-72.
9
陈亮.
论《人间》中对于悲剧性存在的超越[J]
.社会科学论坛,2010(8):52-56.
10
王丽丽.
对《骆驼祥子》的再思考[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19-2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