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考诸上古文献中的情志理论,"志"是指人具有道德预设、符合群体价值取向的理性思考,是偏于个体感性体验的"情"的升华,对"情"具有约束作用。言志、谕志、观志、养志是先秦士人道德培养的重要手段。探寻传世典籍中所蕴涵的"志",是时人阐释文献的主要内容。从《性自命出》的"始者近情,终者近义"、《孔子诗论》的"终而皆贤于其初者"来看,"诗言志"的本义在于"止乎礼义",是诗歌表达的外在尺度,与"诗缘情"所强调的内在情感这一动因不同。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60,共7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代社会转型
文化整合与文学变革研究"(08CZW011)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