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意象之路: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试探性理论 被引量:8

Paths to the Middle-A Tentative Theory for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有人将中国当代艺术划分为三个阶段:"看别人","被别人看"和"看自己"。我想强调的是,只有到了"看自己"的阶段,中国当代艺术才有自我意识,才有理论要求。但是,如同黑格尔和丹托指出的那样,一旦艺术有了自我意识,它就终结了。这是否意味着一旦中国当代艺术有了自我意识,它也就终结了呢?它终结的是"艺术"还是"中国"还是"当代"?这三种终结的后果有何不同?如果是"艺术"终结了,那么如同黑格尔等人指出的那样,它的归宿应该是哲学。2如果是"中国"终结了,那么如同一些倡导跨文化美学的美学家所言,它的归宿应该是新的国际风格。3如果是"当代"终结了,那么如同一些倡导进化论美学的美学家所言,它的归宿应该是美。4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侧重前一个问题。后两个问题,我将另有专门的论文来论述。如果是"艺术"和"当代"而不是"中国"终结了,那么它的归宿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而是中国哲学。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一旦当代艺术在中国哲学中找到了归宿,那么它就刚好可以避免终结,而迎来新的开始。中国当代艺术不仅要延续自己古老的传统,要解决自己当前的问题,而且要为艺术自身走出终结的困境提供答案。要完成这三个方面的任务,需要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共同努力。这里的理论不应该是被动解释静态现实的"包装"理论,而应该是积极促进现实运动的"辩证"理论。5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理论能够同时兼顾到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国传统的"一分为三"的本体论区分与现在通行的"一分为二"的本体论区分非常不同。按照中国传统的本体论区分,在"道""器"之间还有"象"。如果说"道"相当于抽象对象或者心理对象,"器"相当于具体对象或物理对象,那么在一分为二的本体论区分中就没有"象"的位置。这里的"象"不应该被理解为形象,不应该被理解为"物-自身"或"物-知识",而应该被理解为二者之间的"物-显现"。强调"道""器"之间的"象"的中国古典美学理论,不仅指向中国艺术的古老传统,而且在同当代分析美学和现象学美学的结合中也体现出富有生命力的前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应该给我们展示通向意象之路。
作者 彭锋
出处 《东方艺术》 2009年第11期116-121,共6页 Oriental Ar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4

  • 1阿列西.艾尔雅维奇,周正兵.当代生活与艺术之死:第二、第三和第一世界[J].学术月刊,2006,38(3):39-45. 被引量:8
  • 2黑格尔 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M].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4、24页.
  • 3Stephen Davies,"End of Art",in David Cooper (ed.).,A Companion to Aesthetics,Malden:Blackwell Publishing Ltd.,1992,pp.138-142.
  • 4Cf.Gregg Horowitz,"Aesthetics of the Avant-Garde",in Jerrold Levinson (ed.),The Oxford Handbook of Aesthe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p.751.
  • 5A.Danto,The Transfiguration of the Commonplace:A Philosophy of Art,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1,p.40.
  • 6Cf.David Novitz,"Arthur Danto",in A Companion to Aesthetics,p.105.
  • 7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谈瀛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8页.
  • 8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林夕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07-130页.
  • 9Jacques Taminiaux,Poetics,Speculation,and Judgment:The Shadow of the Work of Art from Kant to Phenomenology,trans.Michael Gendre,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3,pp.55-72.
  • 10Jacques Taminiaux,Poetics,Speculation,and Judgment:The Shadow of the Work of Art from Kant to Phenomenology,Albany:SUNY Press,1993,p.62.

共引文献28

同被引文献62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2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