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23,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正义在马克思思想历程中的遭遇"(编号08YC-0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15
-
1阿尔都塞 顾良译.《保卫马克思》[M].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264页.
-
2洪镰德.马克思正义观析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8(1):21-31. 被引量:6
-
3林进平.马克思早期正义思想探究[J].岭南学刊,2008(3):26-30. 被引量:7
-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6年、2002年..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59年,1985年,人民出版社.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
-
8麦克莱伦,1992年:《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9吴忠民.马克思恩格斯公正思想初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4):68-77. 被引量:15
-
10徐长福.求解“柯尔施问题”——论马克思学说跟哲学和科学的关系[J].哲学研究,2004(6):3-11. 被引量:30
二级参考文献4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M].New York:International Publishers,1975年..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M].人民出版社,1956年、1957年、1958年、1960年、1962年、1972年、1979年..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M].人民出版社,1995年..
-
4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37-38页.
共引文献1097
-
1庄仕文,李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15-17.
-
2苏峰.论马克思的正义观及启示[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2):100-101.
-
3王江燕.民主政治建设与公共权力监督[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11-14. 被引量:2
-
4戈钟庆.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42-45.
-
5许斗斗.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
6周新城.经济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J].经济经纬,2004,21(4):1-4.
-
7马长山.法律的“人本精神”与依法治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10(4):35-42. 被引量:22
-
8李遇春.告别与寻找——关于张一弓小说的话语转变[J].文学评论,2004(4):47-53. 被引量:1
-
9杨学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观念[J].哲学研究,2003(2):8-10.
-
10丁立群.社会主义:平等、民主与自由——德拉-沃尔佩的社会主义理论[J].哲学研究,2003(2):27-32.
同被引文献101
-
1叶志华.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正观[J].现代哲学,2000(2):36-41. 被引量:5
-
2徐建文.马克思公平正义观的发展轨迹[J].唯实,2008(12):32-35. 被引量:3
-
3陈振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合法化危机──评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J].岭南学刊,1996(2):79-84. 被引量:7
-
4林剑.论马克思历史观中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J].哲学研究,1991(3):20-24. 被引量:3
-
5吴忠民.马克思恩格斯公正思想初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4):68-77. 被引量:15
-
6林进平,徐俊忠.伍德对胡萨米:马克思和正义问题之争[J].现代哲学,2005(2):1-7. 被引量:12
-
7曹玉涛.论马克思对“社会正义”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3):6-10. 被引量:3
-
8林进平,徐俊忠.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正义观——兼谈马克思何以拒斥、批判正义[J].学术研究,2005(7):56-61. 被引量:28
-
9L.王尔德,王鹏(译).重新思考马克思与正义:希腊的维度[J].世界哲学,2005(5):3-16. 被引量:22
-
10侯惠勤.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实践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4):16-17.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11
-
1李山岗,赵笑蕾.论公平正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33(5):15-17. 被引量:1
-
2刘鹏.从遮蔽到解蔽:国内外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研究述评[J].理论探讨,2011(5):53-58. 被引量:1
-
3邹琨,邓淑华.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历史规定性[J].理论与改革,2013(1):47-49. 被引量:1
-
4柳平生.马克思经济正义理论的当代中国解读[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3):63-68.
-
5何建华.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反思和超越[J].伦理学研究,2015(5):24-28. 被引量:1
-
6柳新元,杨腾飞.马克思的分配正义观及其可能的实现路径[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4(3):54-60. 被引量:3
-
7林进平.对韦伯合法性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69(4):50-56. 被引量:2
-
8秦子忠.论伍德命题的误导性及其根源[J].国外理论动态,2019(4):26-41. 被引量:2
-
9马光耀.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当代价值建构[J].甘肃社会科学,2020,0(1):144-151.
-
10卢皓宇.对韦伯合法性理论的审视[J].品位·经典,2022(3):37-3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4
-
1王伟国,王树荫.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的“自由理性”与“实践价值”[J].求索,2016(7):71-75. 被引量:3
-
2陈士聪.正义与自由——历史视域下的马克思社会正义观[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2(1):80-87.
-
3刘波,杨春滋,彭宗超.中国社区治理创新的内部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9,24(2):24-39.
-
4杨帅,郭彩霞,刘淑兰.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内在意蕴及其当代启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3(6):24-29.
-
5李友益,岳俊峰.共产主义社会分配原则的猜想[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3(2):36-41.
-
6秦子忠.大数据时代的剥削与不正义[J].浙江社会科学,2021(12):104-111. 被引量:10
-
7秦子忠.福山的后退与社会主义的前进[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4):84-91. 被引量:2
-
8江国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法哲学阐释[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76(2):5-19. 被引量:4
-
9张会楠.社会体育组织中卡理斯玛权威治理的局限与超越[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5):92-95.
-
10王楠.人工智能伦理准则构建的国际经验[J].张江科技评论,2024(3):36-38.
-
1倪蓉蓉,俞红飞.试析梁漱溟眼中的孔子人生哲学及其现代价值[J].广西地方志,2005(4):58-60.
-
2张荣军,李建立.马克思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眼中的市民与市民社会——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新莱茵报》时期[J].铜仁学院学报,2009,3(3):11-14.
-
3郭建萍.逻辑与哲学:戴维森意义理论中的真与意义[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3):52-58. 被引量:1
-
4孙庆平.孙中山“融贯”中西文化的思想[J].团结,2003(6):78-80.
-
5陈旭.我不愿过“格式化”的人生[J].知识窗(教师版),2014(23):38-39.
-
6李培真.建立“网络社会”新道德体系之我见[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2(2):47-47.
-
7孙乐强.西方实践哲学传统与马克思实践观的革命[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8):37-43. 被引量:2
-
8朱洪.陈独秀社会史观述要[J].教学与研究,1999(11):61-65.
-
9魏荣辉.伟大的人格力量——“随感录”集录(之三):毛泽东与马齿苋[J].学习与实践,1990(9):60-61.
-
10魏丽娟.论卡西尔文化哲学的四位一体[J].邯郸学院学报,2016,26(3):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