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6-81,共6页
Journal of World Peoples Studies
参考文献18
1 [美]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4页.
2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 周琪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283页.
3 参见[美]E·希尔斯著:《论传统》第22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版.
4 Philip Carl Salzman, "The Middle East's Tribal DNA", Middle East Quarterly, Winter, 2008, pp. 23 -33.
5 Alois Musil, The Manners and Customs of Rwala Bedouins, New York: The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ch. 3, 1928.
6 [美]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上),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2页.
7 Marshall Sahlins,“The Segmentary Lineage:An Organization of Predatory Expansio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vol. 63, 1961, pp, 322 -343.
8 [美]伯纳德·路易斯著,郑之书译.《中东——激荡在辉煌的历史中》,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第77页.
9 New York Times, Feb. 23, 2006.
10 "2007 Subscores", Freedom in the World (Washington, D.C.: Freedom House, 2007), accessed Sept. 28, 2007.
共引文献21
1 王嘉良.论“浙江潮”对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学意义[J] .文学评论,2002(3):120-128. 被引量:2
2 吕芳,殷存毅.认同政治与国家的衰落——兼评亨廷顿的新作《我们是谁?》[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5):45-51. 被引量:8
3 周宁.文明之野蛮:东方主义信条中的中国形象[J] .人文杂志,2005(6):86-96. 被引量:20
4 谌园庭.墨西哥与美国关系:变化与前景[J] .拉丁美洲研究,2007,29(3):23-27. 被引量:2
5 张雪峰.伊斯兰“圣战”——观点比较及分析[J] .现代国际关系,2007(9):54-58. 被引量:6
6 潘忠岐,黄仁伟.中国的地缘文化战略[J] .现代国际关系,2008(1):44-49. 被引量:20
7 高铭暄,王剑波.我国证券犯罪立法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思辨[J] .法学家,2008(1):125-133. 被引量:6
8 蒲瑶.中东冲突的部落文化解读[J] .西亚非洲,2009(6):24-29. 被引量:3
9 刘卫东.有助于中美和谐相处的利益外因素[J] .现代国际关系,2009(8):1-7.
10 陈韬凡.泰南冲突的文明模式[J] .东南亚研究,2009(5):28-3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55
1 伯顿·伯恩斯坦,袁善如.贝都因人——沙丘里的诗人和强手[J] .世界民族,1990(1):62-64. 被引量:1
2 冯基华.走向定居的以色列贝都因人[J] .亚非纵横,2002(2):39-41. 被引量:2
3 王猛.全球化时代游牧民族的祚运探微——贝都因人的个案研究[J] .宁夏社会科学,2005(1):80-85. 被引量:3
4 王猛,周仍侠.贝都因人:阿拉伯世界的精神贵族[J] .世界民族,2005(4):64-69. 被引量:4
5 王猛.在怀念与梦想中远去:贝都因人的勃兴、演进与式微[J] .新疆社会科学,2006(1):96-102. 被引量:1
6 《基督教大辞典》(丁光训、金鲁贤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7 Etienne Dehau, Pierre Bonte, trans, by Ruth Sharman,Bedouin and Nomads, London: Thames & Hudson, 2007, pp. 9 -10.
8 Dawn Chatty, "The Bedouin in Contemporary Syria: The Persistence of Tribal Authority and Control", Middle East Journal, vol. 64, no. 1, 2010, pp. 29 -49.
9 Aiman Sanad A1-Garrallah, "Bedouin Romance in English Poetry: Wilfrid Scawen Blunt' s The Stealing of the Mare", The IUP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 vol. v, no. 1 &2, 2010, pp. 15 -41.
10 Kurt Franz, "The Bedouin in History or Bedouin History", Nomadic Peoples, vol. 15, iss. 1,2011, pp. 11 -53.
二级引证文献9
1 马小东,王广大.城市政治与利比亚政局的演化逻辑——以米苏拉塔和津坦为中心[J] .阿拉伯世界研究,2023(5):30-47.
2 刘锦前.当前中东政局新发展中的部落文化因素分析[J] .世界民族,2014(6):22-29. 被引量:1
3 韩志斌,李铁.“阿拉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模式探究[J] .西亚非洲,2015(4):21-40. 被引量:7
4 蒲瑶,唐彬君.也门政治危机中的部落因素[J] .阿拉伯世界研究,2016(6):77-88.
5 蒲瑶,唐彬君.部落视阈下的也门历史与政治[J] .中东问题研究,2016(2):137-158.
6 李安山.利比亚的部落因素与卡扎菲的民族政策[J] .世界民族,2019(1):1-14. 被引量:4
7 王涛,彭琳.利比亚民兵组织的历史透视与现状解析[J] .中东研究,2018(2):89-114.
8 柳士军,柳集文.19世纪美国作家域外游记研究考察[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7-74. 被引量:1
9 刘锦前.“部落文化”因素对当前中东政局发展的影响——兼论中国的中东外交方略[J] .国际关系研究,2014(6):83-94.
1 王松.中东冲突中的宗教因素[J] .学习月刊,2006(18).
2 余国庆.在中东冲突中的以色列与联合国[J] .亚非纵横,2001(3):37-40.
3 姚京.部落文化[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08(5):1-1.
4 陈云超.文化视阈下看法治与德治[J] .改革与开放,2016,0(10):53-53.
5 陈剑峰,陈新雅.新时期流行文化视阈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探析[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7):125-127. 被引量:1
6 邵红侠,李亚军,刘静.论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大庆精神与党的执政能力[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2).
7 强睿,濮钒,储晨笛.城市农民工精神文化之“渴”——关于现代社会农民工精神世界现状的调研报告[J] .神州,2014(18):253-254. 被引量:1
8 拱振喜.叙利亚:震荡中东的危机[J] .瞭望,2011(18):11-13.
9 顾正龙.干涉叙利亚的能见度[J] .瞭望,2011(37):60-60.
10 追风人物[J] .世界知识,2013(2):7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