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为什么否定泛斯拉夫主义民族运动
出处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9-92,共4页
Journal of World Peoples Studies
参考文献6
-
1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498页.
-
2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46页.
-
3恩格斯.《民主的泛斯拉夫主义》,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332,328,340,337页.
-
4恩格斯.《匈牙利的斗争》,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201,201,197页.
-
5恩格斯.《马克思和(新莱茵报)(1848--1849年)》,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87页.
-
6马克思和恩格斯.《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494m498页.
共引文献10
-
1李铁映.科学地推进辛亥革命史研究——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而作[J].近代史研究,2002(1):1-13. 被引量:3
-
2刘泽华,王连升.“四人帮”在史学领域招摇的一面霸旗——评罗思鼎《论秦汉之际的阶级斗争》[J].历史研究,1977(2):21-33.
-
3旷新年.现实主义:广阔道路,还是窄路?——当代现实主义的境遇[J].文艺研究,2014(6):25-36. 被引量:4
-
4孟祥才,左喆.也谈社会发展动力问题[J].北方论丛,1980,0(1):109-114.
-
5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1984(1):5-31. 被引量:22
-
6俞新天.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J].科学社会主义,1989(4):67-77.
-
7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J].历史教学(下半月),2014(10):32-37.
-
8丁国旗.论“文学批评三性”——文学批评客观性、倾向性、多维性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2015(3):19-25. 被引量:5
-
9胡玉鸿.程序公正的价值——经典作家的分析视角[J].政治与法律,2003(6):71-79. 被引量:7
-
10王缉思.美国霸权的逻辑[J].美国研究,2003,17(3):7-29. 被引量:92
-
1崔志鹰.从霸权扩张到仓促退却——苏联对外政策的失误及对中国的启示[J].社会科学,2002(1):28-32.
-
2肖兵.欧亚主义:赞成还是反对,昨天与今天(“圆桌会议”材料)[J].世界哲学,1996(Z1):33-36. 被引量:1
-
3泛斯拉夫主义的起源、表现与影响[J].欧亚观察,2000(4):1-9.
-
4徐春淼.泛斯拉夫主义之演变[J].商,2014(24):81-81.
-
5黄济福.“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中国社会主义50年的基本经验之一[J].探求,2000(z1):10-11.
-
6樊文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J].湖湘论坛,1991,4(6):27-27.
-
7姚掌宏,陈红蕾.当前俄罗斯民族主义探源[J].俄罗斯研究,1996(1):19-21.
-
8李兴耕.久加诺夫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评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4):120-124. 被引量:3
-
9何池.共产国际曾阻止南昌起义[J].四川统一战线,2008(8):40-42.
-
10石仲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J].湘潮,2003,0(1):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