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外国语言文学》
2009年第2期86-86,94,共2页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同被引文献27
-
1温科学.二十世纪美国修辞批评体系[J].当代修辞学,1999(5):47-49. 被引量:7
-
2王振华.“硬新闻”的态度研究——“评价系统”应用研究之二[J].外语教学,2004,25(5):31-36. 被引量:198
-
3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2004,21(5):1-6. 被引量:357
-
4李荣娟.英语专栏语篇中态度意义的评价理论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05,26(4):30-33. 被引量:41
-
5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4.
-
6邓志勇.修辞理论与修辞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2011.
-
7王振华,马玉蕾.评价理论:魅力与困惑[J].外语教学,2007,28(6):19-23. 被引量:184
-
8邓志勇.修辞批评的戏剧主义范式略论[J].修辞学习,2007(2):36-40. 被引量:36
-
9王逸舟,恐怖主义溯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7).
-
10LongmanDictionaryofAmericanEnglish[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
1曾剑.《孟子》的特殊动词结构例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8):108-109.
-
2邵汉明,陈姝宏.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与思考[J].哲学研究,2009(10):90-96. 被引量:6
-
3梁文道.汉字、国家与天下[J].山西青年,2014(1):60-62.
-
4吴守雷.《论语》的语言观[J].茂名学院学报,2010,20(5):53-55.
-
5赵修.释“唯(惟)”[J].龙岩学院学报,2007,25(1):98-98. 被引量:1
-
6马连湘,吴云云.“无有”探微[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81-82.
-
7梁笑迎,郑林科.美德及性格优势:获得幸福的积极心理力量[J].大众心理学,2015,0(11):44-46. 被引量:1
-
8任芳.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翻译[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6):123-125. 被引量:1
-
9张向霞.从《红楼梦·金陵判词》中修辞格的翻译管窥霍克斯的翻译目的[J].海外英语,2010(11X):277-278.
-
10蔡晓丽.幽默话语的语用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3):65-67.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