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医药免疫的双向调节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医药免疫的双向调节及其机制探讨福建中医学院96级中基研究生指导老师(福州350003)王芗斌郑家铿双向调节,又称双向(双相)调治,是中医学中富有特色的治法之一,中医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是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其作用包括:①对正常机体无明显影响...
作者
王芗斌
郑家铿
机构地区
福建中医学院
出处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40-44,共5页
Journal of Fuji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中医药免疫
双向调节
免疫
分类号
R22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0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27
同被引文献
102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8
参考文献
14
1
徐小玉,刘全让,陈静,王鸿程,马跃荣.
益气免疫冲剂治疗气虚证慢性阻塞性肺病72例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2):81-83.
被引量:20
2
贾泰元.
丹参对巨噬细胞免疫活性的双向调节作用[J]
.中医研究,1995,8(4):17-18.
被引量:25
3
赵水安,何志茂.
推拿调节机体免疫力研究进展[J]
.按摩与导引,1995,11(2):36-38.
被引量:11
4
丁菊英,赵粹英,吴恒举,居贤水,黎飒,张英英.
艾灸对老年人红细胞免疫及自由基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1995,14(1):4-5.
被引量:46
5
富杭育,周爱香,查显元,郭淑英.
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机理探讨──对下丘脑和血浆中环核苷酸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10(4):1-4.
被引量:21
6
郭语彬,张克纯,徐桂香,阳力争.
蚂蚁抗衰老机理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1994,25(6):322-323.
被引量:11
7
焦一鸣,王放.
论化瘀与致瘀的双向调节药机理[J]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5):230-231.
被引量:16
8
贺新怀,席孝贤.
甘草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
.陕西中医函授,1994(2):10-13.
被引量:4
9
富杭育,周爱香,查显元,郭淑英.
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的机理探讨——对下丘脑前列腺素E_2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1):667-669.
被引量:30
10
郭英民,郭诚杰.
针灸治癌研究进展[J]
.上海针灸杂志,1992,11(3):37-3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40
1
申冬珠,冯红.
大黄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及脑脊液cAMP含量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89,5(2):77-79.
被引量:17
2
常雅萍,毕无邪,杨贵贞.
甘草多糖抗病毒作用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89,14(4):44-46.
被引量:60
3
徐庆,广西中医药,1989年,12卷,4期,46页
4
赵一,广西中医药,1989年,12卷,2期,35页
5
窦肇华,老年学杂志,1989年,8卷,9期,228页
6
罗光,生理科学,1988年,8卷,2期,65页
7
陈绍成,药学通报,1988年,23卷,2期,95页
8
王忠,老年学杂志,1987年,7卷,4期,41页
9
容碧娴,中草药,1987年,18卷,7期,47页
10
方蕴春,中医药信息,1987年,2期,21页
共引文献
227
1
王艳宇,胡淑萍.
胡淑萍主任医师桂枝汤儿科临床应用举隅[J]
.新疆中医药,2022,40(3):47-49.
2
罗明鸿.
艾灸关于神经及非神经作用机理的对比研究[J]
.今日健康,2016,15(6):309-310.
3
石岩,丁翔.
帕夫林和甲氨蝶呤治疗儿童关节炎疗效观察[J]
.安徽医药,2004,8(6):413-414.
被引量:5
4
刘进,朱栋才.
丹参、三七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研究近况[J]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4(4):518-520.
被引量:6
5
解博翔,田岳凤.
隔药饼灸对中老年人单体红细胞中SOD、MDA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0):43-44.
被引量:7
6
夏荣龙,刘青光,宋涛,潘承恩.
丹参对肝癌致梗阻性黄疸时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作用[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3):247-249.
被引量:2
7
滕晶.
桂枝汤双向调节作用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5):394-397.
被引量:7
8
徐景勃,侯丽君,何志国,朱旬,陈璐华,梁子彬,郑晓滨,李春娜.
白芍总苷 甲氨蝶呤 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4(8):590-591.
被引量:3
9
梁欣,吕明庄,贺志光.
耳针、艾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血清褪黑素含量及其昼夜节律性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4,24(8):573-577.
被引量:22
10
高海波,洪文学,崔建新,王国伟,王晶.
国内外抗衰老研究及中医灸疗[J]
.燕山大学学报,2004,28(5):418-422.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02
1
赵玉男,邢东明,丁怡,潘卫松,王伟,程杰,杜力军.
解热复方YL2000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7):776-780.
被引量:28
2
松本美富,崔小兰.
^674机体防御系统与针灸:会刺对人体免疫反应系统的作用[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3,15(6):18-19.
被引量:3
3
朱长庚.
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J]
.解剖学报,1993,24(2):216-221.
被引量:75
4
欧润妹,邓远辉,李伟英,巫志峰,邓时贵.
香附不同溶剂提取物解热镇痛效应的比较[J]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2):740-742.
被引量:23
5
钟敬祥,徐锦堂,刘莲,李辰,吴春云,郑通枢,邵东平.
异体角膜刺激引起的人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CD25分子表达[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21(2):383-385.
被引量:2
6
接英,潘志强,陈钰,张文华,徐亮,武宇影,彭虹.
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亚单位防治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J]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2):150-155.
被引量:7
7
王金兰,高颖,崔颖,刘庆增.
内毒素的来源结构和生物活性及中药对内毒素血症的治疗[J]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3,12(6):487-490.
被引量:5
8
李铁民,梁再赋.
甘草甜素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草药,1993,24(10):553-556.
被引量:23
9
徐文玉,马宝骊.
营养素与免疫和癌[J]
.上海免疫学杂志,1989,9(3):181-183.
被引量:5
10
焦一鸣,王放.
论化瘀与致瘀的双向调节药机理[J]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5):230-231.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11
1
李俊莲.
“扶正祛邪”治则理论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5):275-276.
被引量:19
2
王莉,于俊荣,樊瑞琴,刘效群,齐惠敏.
甘草酸单铵配伍复方丹参注射液预防大鼠子宫角粘连及其对大鼠免疫机能调节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5):289-291.
被引量:6
3
陈岩勤,杨转云.
浅议中医理论与现代免疫学[J]
.国医论坛,2005,20(6):50-50.
被引量:1
4
刘亚梅.
解热中药对体温调节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杂志,2007,29(8):64-64.
被引量:3
5
马东丽.
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医药防治概况[J]
.北京中医药,2009,28(10):829-831.
6
毛峥嵘.
试论补肾法的免疫功效及其抗衰老作用[J]
.中医药研究,1999,15(6):6-7.
被引量:7
7
孙理军,杨徐杭.
论正气的免疫功能及其物质基础[J]
.陕西中医函授,2001(6):3-5.
被引量:8
8
胡格,段慧琴,穆祥,杨佐君,高立云,安健.
经络系统与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间的关系[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17(3):66-68.
被引量:1
9
李振刚,魏英杰,李晓波,雷小明,郝占峰,左爱欣.
扶正祛邪通脉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72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6,38(8):1179-1183.
被引量:3
10
李昊,岳粟萍,黄德铨.
黄德铨教授加味仙桔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3):45-46.
二级引证文献
48
1
唐家禾,黄叶芳,黄淑洁,唐健元,谢春光.
扶正祛邪治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的应用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8):284-286.
2
金培志,汪玉梅.
禤国维教授补肾法治疗难治性皮肤病经验[J]
.河南中医,2005,25(2):18-19.
被引量:13
3
王敏,王平,王彦春,洪小平,韩永明,段妍君,邹峰.
固本延衰方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7(3):9-10.
4
钟丽丹,陈湘君.
中医扶正法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536-538.
被引量:3
5
李万辉.
中医扶正疗法在恶性肿瘤姑息治疗中的地位[J]
.北京中医药,2008,27(2):112-114.
被引量:25
6
侯安源,王斯成,肖爱平.
HPLC法测定复方甘草酸单铵S分散片中甘草酸单铵盐S的含量[J]
.中药材,2008,31(8):1262-1264.
被引量:1
7
邝婉容,曾煦欣,杨安平,王芳.
丹参防治术后粘连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4):17-18.
被引量:10
8
刘铁成,郑荣生,俞秀琴.
抗癌平丸联合FED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09,7(9):921-923.
被引量:3
9
贾永森,包巨太,马会霞,李洁,路振宇,姚荣妹.
从针刺疗法探讨“神”正气与免疫的关系[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3):47-48.
被引量:1
10
李俊莲,吴晋英,陈筱云.
大黄虫丸的抗肿瘤作用机理浅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6):469-470.
被引量:7
1
“第六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11):1056-1056.
2
“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纪要[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22(9).
3
“第九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学术会议及征文通知[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33(3):476-476.
4
“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25(8):744-744.
5
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简报[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8,24(1):7-7.
6
周联.
杨贵贞教授:中医药免疫的倡导者[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7).
7
本刊编辑部.
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召开[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7,38(6):561-561.
8
“第六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5):422-422.
9
“第六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4):377-377.
10
“第六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3):212-212.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