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化认同:中华礼仪传统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所指的中华礼仪传统是作为礼仪之本的礼仪精神和原则,它是在传统礼仪变迁和传承过程中积淀下来,并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中华礼仪传统为中国社会提供精神本源,通过代际接力和代际回馈,以文化认同的方式形塑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世界。但是这种文化认同在中国封建传统社会却被极端化和武断化,隆礼重法、以礼代法、人治社会成为与传统交相诟病的源头。本文认为,中华礼仪传统之本,以及由本而生的文化认同,始终是时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维系力量。而要有效发挥中华礼仪传统的文化认同功能,就必须进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包括大力发掘,内容出新,以及建立传统的代际接力和代际回馈机制,防止和消除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分化和社会对立问题。
作者 刘海燕 朱霖
机构地区 重庆文理学院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64,共6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基金 重庆市教委教改课题--"中华传统礼仪与大学人文教育的普适性研究"阶段成果 课题编号2006062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133

  • 1华友根.叔孙通为汉定礼乐制度及其意义[J].学术月刊,1995,27(2):53-57. 被引量:12
  • 2韩震.现代性与认同问题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4(6):13-15. 被引量:17
  • 3《汉书·叔孙通传》.
  • 4朱瑞熙.《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6.《礼记·乐记》[M].,..
  • 7约瑟夫·拉彼德 弗里德里希·克拉托赫维尔.文化和认同:国际关系回归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 8.《左传·昭公二十五年》[M].,..
  • 9.《礼记·礼器》[M].,..
  • 10吴自牧.《梦粱录》卷20《嫁娶》[M].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

共引文献95

同被引文献20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