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区域PRED系统的综合协调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构建了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北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河北省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河北省区域各系统的协调度。
作者
刘洋
王雅丽
唐德善
机构地区
河海大学商学院
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4-55,共2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基金
河北省水利厅项目(冀重办证[2007]第507号)
关键词
区域PRED系统
协调度
主成分分析法
分类号
F224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3
1
周哲,熊黑钢,韩茜.
中国区域PRED系统研究进展[J]
.干旱区地理,2004,27(2):266-272.
被引量:17
2
曹利军,王华东.
区域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判别原理和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1998,18(S1):51-54.
被引量:19
3
朱道元.多元统计分析软件SAS[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张志强.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3):9-25.
被引量:52
2
张志强.
区域PRED的系统分析与决策制定方法[J]
.地理研究,1995,14(4):62-68.
被引量:20
3
林逢春,王华东.
环境经济系统分类及协调发展判据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1995,15(6):429-432.
被引量:23
4
毛汉英.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
.地理研究,1996,15(4):16-23.
被引量:257
5
毛汉英.县域经济和社会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地理学报,1991,46(4):385-394.
6
王黎明.
面向PRED问题的人地关系系统构型理论与方法研究[J]
.地理研究,1997,16(2):38-44.
被引量:39
7
秦耀辰.
区域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J]
.经济地理,1997,17(2):1-7.
被引量:26
8
冯玉广,王华东.
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1997,17(5):402-405.
被引量:51
9
冯玉广,王华东.
区域PRED系统协调发展的定量描述[J]
.环境科学学报,1997,17(4):487-492.
被引量:45
10
王合生,虞孝感.
我国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J]
.经济地理,1997,17(4):21-25.
被引量:31
共引文献
32
1
WANG Mao-jun1, LUAN Wei-xin1, ZHANG Xue-xia2, Song Wei3 (1. Institute of Marine Resource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2. Changchu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21,3.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Liaoni.
Analysis on are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y—taking the Chinese Yellow Sea coastal zone as a case[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0,10(4):94-102.
2
赵明华,韩荣青.
地理学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研究现状评述[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5):6-10.
被引量:25
3
熊黑钢,周哲,马晓钰,韩茜.
干旱区生态环境对PRED系统影响的定量研究——以新疆和田民丰县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21-26.
被引量:1
4
刘小鹏,王亚娟.
宁夏人口地理的初步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05,28(1):124-129.
被引量:13
5
邵波,陈兴鹏.
中国西北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状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05,28(1):136-141.
被引量:84
6
郭中华,张立柱.
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01-103.
被引量:4
7
赵曌,石敏俊,陈贤章.
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分析[J]
.干旱区地理,2006,29(5):766-771.
被引量:7
8
林桂兰,左玉辉.
厦门湾城市化过程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调控[J]
.地理学报,2007,62(2):137-146.
被引量:13
9
王磊,宋乃平.
区域PRED系统演变的定量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154-156.
被引量:1
10
李敏.
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评价研究[J]
.商业时代,2007(25):4-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6
1
任旺兵 ,屠新署 .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及其协调度测度研究[J]
.市场论坛,2004(4):5-8.
被引量:15
2
郭显光.
熵值法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财贸研究,1994,5(6):56-60.
被引量:232
3
Svein Homstvedt,胡卫.
北欧国家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统计[J]
.中国统计,2005,20(2):53-54.
被引量:6
4
林长升,林珺芳.
解决福建“三农”问题的新思路——从发展度、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研究农民利益体系结构及其协调发展[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2):44-47.
被引量:2
5
刘彦随.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原理与决策[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4(2):98-102.
被引量:11
6
赵延峰,陈艳艳,罗铭.
城市交通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J]
.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6(4):31-33.
被引量:15
7
张彩霞,梁婉君.
区域PERD综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经济经纬,2007,24(3):59-62.
被引量:13
8
吕涛,聂锐.
产业联动的内涵理论依据及表现形式[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5):2-4.
被引量:95
9
陈文成.
泉州市PRED系统指标体系及协调发展评价[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5(2):80-85.
被引量:3
10
向冬玲.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其实践[J]
.国际资料信息,2007(7):16-2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计东亚.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浙江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协调度研究[J]
.江苏商论,2011(3):85-87.
被引量:10
2
刘玉博.
我国区域开发中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PRED协调发展[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28(6):113-115.
3
叶盛杰,严志强,杨巧玲.
基于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的区域PRED综合协调度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
.资源与产业,2015,17(5):82-87.
被引量:7
4
马宇博.
京津冀与河北重点城市PRED系统综合评价[J]
.中国流通经济,2018,32(11):112-121.
被引量:3
5
王楠,陈从喜,苏宇,吴琪,朱先云,张必欣.
土地资源统计及其应用[J]
.国土资源情报,2021(1):37-42.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欧伟强.
基于共生网络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4):23-26.
被引量:4
2
孙雪花.
永康市五金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灰色关联分析[J]
.交通与运输,2013,29(H12):161-164.
被引量:2
3
李松庆,顾占波.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综述——内涵、机理及建模测算[J]
.物流技术,2014,33(1):25-27.
被引量:4
4
汪春阳,范林榜,董慧君.
苏北地区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J]
.物流技术,2014,33(9):171-173.
被引量:2
5
贲立欣.
沈阳货运量与其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5,36(3):79-80.
6
黄俐波.
江西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2016(4):213-214.
7
李继红,马洪云.
山东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性研究[J]
.资源与产业,2016,18(5):44-50.
被引量:6
8
刘浩,吴良林.
基于熵值法的巴马县旅游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分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14(5):23-28.
被引量:1
9
陈德强,周兴.
贵港市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7(3):291-295.
被引量:7
10
狄乾斌,李霞.
环渤海地区城市化与海域承载力协调关系评价[J]
.资源与产业,2017,19(4):69-73.
被引量:6
1
叶盛杰,严志强,杨巧玲.
基于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的区域PRED综合协调度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
.资源与产业,2015,17(5):82-87.
被引量:7
2
中国PREDST综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时代经贸(下旬),2013(6):182-183.
3
王莹莹,孟令辉,耿英杰,魏森.
山东省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J]
.理论观察,2013(8):75-77.
被引量:2
4
仇方道,潘新春.
东陇海产业带地区PRED系统综合评价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5):68-72.
被引量:1
5
张茜,王益澄,马仁锋.
基于熵权法与协调度模型的宁波市生态文明评价[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4,27(3):113-118.
被引量:14
6
乌兰.
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的实证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8(9):82-89.
被引量:11
7
周欢,马乃毅.
“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6,36(6):187-191.
被引量:12
8
张彩霞,梁婉君.
区域PERD综合协调度评价探析[J]
.商场现代化,2007(04X):216-217.
9
王爱辉,龙海丽,彭健.
县域绿洲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3):235-241.
被引量:3
10
杨成忠,李小玲.
城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6(3):38-43.
被引量:3
统计与决策
200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