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语兼语句中的ECM现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原则和参数为核心的生成语法框架是由多个独立自主的模块结构所组成的,每个模块都包含着自身的一套原则和参数。例外格标记(ECM)。现象正是由普遍语法中格理论和题元理论两个模块结构交互作用的结果,在句法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本文通过运用英语结构中BCM动词和控制动词的句法分析理论,对现代汉语兼语句进行分类考察后发现,汉语兼语句中除了像杨大然所证明的“使”字句中存在与英语相似的ECM现象外,其他句子如表称呼定名类兼语动词引导的兼语句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作者
谭娟
机构地区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6期10-12,共3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ECM现象
兼语句
控制结构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8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成镇权.
再谈“兼语式”[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7-14.
被引量:21
2
胡波,文卫平.
A+I结构主动词后名词短语的句法分析[J]
.现代外语,2007,30(1):11-18.
被引量:11
3
杨大然.
兼语句的语义分类及其空语类的句法分布[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9(1):23-28.
被引量:28
4
杨大然.
现代汉语使动结构的ECM现象研究[J]
.现代外语,2003,26(4):365-372.
被引量:11
5
游汝杰.
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句法和语义特征[J]
.汉语学习,2002(6):1-6.
被引量:49
6
Chomsky N.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1981
7
Chomsky Noam.The minimalist program[]..1995
8
Baker,M.Thematic roles and syntactic structure[].Elements of Grammar.1997
9
Cook, V,& M. Newson.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 An Introduction[]..1996
10
Radford,A.Transformational Grammar:AFirst Course[]..2000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吕冀平.
两个平面,两种性质:词组和句子的分析[J]
.学习与探索,1979(4):80-94.
被引量:14
2
张静.
“连动式”和“兼语式”应该取消[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10(4):71-80.
被引量:38
3
萧璋.
论连动式和兼语式[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0):225-234.
被引量:26
4
胡建华.
英、汉语空语类的分类、分布与所指比较研究[J]
.外国语,1997,20(5):39-45.
被引量:54
5
邢欣.
论兼语式的深层结构[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6(1):105-114.
被引量:8
6
徐烈炯.
与空语类有关的一些汉语语法现象[J]
.中国语文,1994(5):321-329.
被引量:73
7
沈双胜.
汉语兼语式谓语与汉英对应表达[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4):93-96.
被引量:7
8
刘永耕.
使令度和使令类动词的再分类[J]
.语文研究,2000(2):8-13.
被引量:22
9
游汝杰.
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句法和语义特征[J]
.汉语学习,2002(6):1-6.
被引量:49
10
形欣.[D].上海:上海复旦大学,1990.
共引文献
87
1
张翠英,李福印.
现代汉语“兼语式”的事件融合研究[J]
.语言学研究,2022(1):118-129.
2
张新华.
论兼语式系统及其语义机制[J]
.语言研究集刊,2020(2):34-51.
被引量:1
3
冯欢.
管辖约束理论框架下的汉语语法研究述要[J]
.汉字文化,2024(1):140-143.
4
刘人宁.
小句整合视野下使令句对致使事件的压制[J]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62-69.
被引量:1
5
邓渝.
兼语句研究[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2):50-52.
被引量:6
6
吴芳芳.
《人民日报》一周语料兼语句调查与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306-307.
7
伍萍,蒋元猷.
小议题元准则在一些汉语句中的运用[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2):131-133.
被引量:2
8
何婷婷.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兼语式研究[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18(2):59-62.
9
赵小东.
《世说新语》存在动词“有”引导的兼语句研究[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9):67-68.
被引量:1
10
胡波,文卫平.
A+I结构主动词后名词短语的句法分析[J]
.现代外语,2007,30(1):11-18.
被引量:11
1
李青.
现代汉语兼语句与英语的ECM现象对比研究[J]
.考试周刊,2009(30X):47-48.
2
刘文正,张小英.
逆向类推:兼语动词“让”的形成和发展[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119-124.
被引量:3
3
许洪巧.
seem类和hope类动词的句法特征差[J]
.职业圈,2007(04S):177-178.
4
杨大然.
现代汉语使动结构的ECM现象研究[J]
.现代外语,2003,26(4):365-372.
被引量:11
5
叶蕾.
《元刊杂剧三十种》致使义兼语句计量考察[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2):75-78.
6
陈建.
外国文学“模块结构”教学模式初探[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5):122-124.
被引量:1
7
游汝杰.
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句法和语义特征[J]
.汉语学习,2002(6):1-6.
被引量:49
8
许萌,董晓光.
从题元理论看现代汉语兼语句[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7):50-51.
9
张新华.
汉语控制动词的认知研究[J]
.语言研究集刊,2015(2):34-48.
10
南潮.
生成语法中提升与控制动词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6):78-80.
被引量:2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