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利用对生玉米进行相互全姊妹轮回选择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生玉米与常规杂交种、自交系杂交F1代及以后自交各代都能出现对生株;自由授粉的对生隔离群体一般都可保持34%以上的对生株;而选择对生频率高的对生株做亲本,相互杂交后可获得对生株在50%左右的对生组合。利用对生玉米的双穗进行相互全姊妹轮回选择,有可能促使玉米育种产生质的飞跃。
作者
刘正
王波
程备久
黄保宏
沈光斌
机构地区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
出处
《作物品种资源》
1998年第3期13-17,共5页
China Seeds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玉米
对生玉米
相互全姊妹
轮回选择
分类号
S513.03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1
蔡永萍,陶汉之,程备久.
对生玉米叶片蒸腾、光合若干特性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23(4):474-477.
被引量:35
2
王波,谷业理,黄保宏,刘正.
一种新玉米种质资源──对生玉米[J]
.作物品种资源,1995(4):31-32.
被引量:9
3
刘仲元.对生玉米品种的遗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1982(03).
二级参考文献
8
1
田秋元,程备久,王波,何明基.
玉米对生性状的遗传及同工酶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1994,22(3):216-218.
被引量:13
2
张宪政,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1994年
3
孙广玉,植物学报,1991年,33卷,1期,43页
4
许大全,植物生理学报,1987年,13卷,2期,154页
5
苗以农,大豆科学,1982年,1卷,1期,61页
6
刘仲元.对生玉米品种的遗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1982(03).
7
陶汉之.
茶树光合日变化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1,17(6):444-452.
被引量:94
8
陶汉之,严子范.
茶树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的研究[J]
.安徽农学院学报,1992,19(1):33-38.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37
1
李洪勋,吴伯志.
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综述[J]
.玉米科学,2004,12(z1):66-69.
被引量:28
2
李凌雨,闫彩清,张名昌,董民堂,王学雄,赵飞.
对生玉米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4,12(2):21-25.
被引量:6
3
张治安,陈展宇,李大勇,何文安,徐克章.
烯效唑浸种对高粱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6):599-602.
被引量:8
4
蔡丽琼,李展,朱苏文,程备久.
玉米对生基因转育对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J]
.激光生物学报,2005,14(3):202-207.
被引量:1
5
刘正.
利用对生玉米改良群体的研究[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5):4-8.
6
曹娜,于海秋,王绍斌,于挺,曹敏建.
高产玉米群体的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06,14(5):94-97.
被引量:74
7
陈甲瑞,梁银丽,周茂娟,熊亚梅,翟胜.
免耕和施肥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72-74.
被引量:19
8
马二培,杨青华,黄勇,刘媛媛,李潮海.
丁二酸浸种对玉米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7,15(1):96-99.
被引量:6
9
李洪勋,吴伯志.
不同耕作方式对梯田玉米叶片的光合与蒸腾指标的影响[J]
.广西植物,2007,27(2):244-249.
被引量:3
10
李洪勋,吴伯志.
不同耕作措施玉米高产光合指标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7,15(2):94-97.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27
1
田秋元,程备久,王波,何明基.
玉米对生性状的遗传及同工酶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1994,22(3):216-218.
被引量:13
2
王波,谷业理,黄保宏,刘正.
一种新玉米种质资源──对生玉米[J]
.作物品种资源,1995(4):31-32.
被引量:9
3
蔡永萍,陶汉之,程备久.
对生玉米叶片蒸腾、光合若干特性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23(4):474-477.
被引量:35
4
哈洛威AR.玉米轮回选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101-107.
5
哈洛威A·R·.玉米轮回选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101-107.
6
刘仲元.对生玉米品种的遗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1982,(3):36-41.
7
AR哈洛威.玉米轮回选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8
杨建中 朱全志.对生叶玉米的发现及研究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1982,(4):11-12.
9
刘仲元.对生玉米品种遗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1982,(3):36-41.
10
Wricke.G and W.E.weber.(张爱民等译).植物育种的选择原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引证文献
8
1
李凌雨,闫彩清,张名昌,董民堂,王学雄,赵飞.
对生玉米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4,12(2):21-25.
被引量:6
2
刘正.
利用对生玉米改良群体的研究[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5):4-8.
3
刘正,黄保宏,王波.
对生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J]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4(1):8-12.
被引量:4
4
詹秋文,刘正,王波,黄保宏,汪竹林.
对生玉米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J]
.种子,2001,20(5):8-10.
被引量:2
5
束苏波,李猛,谈应权,马庆.
玉米叶序对生候选基因筛选及克隆[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5,42(3):333-340.
6
李孟良,刘正,王波,黄保宏,余海兵.
对生玉米杂交种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构成[J]
.种子,2002,21(5):14-15.
被引量:1
7
刘正,陈晓东.
糯玉米对生性状的遗传特点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711-712.
8
刘正,刘芳荣,朱付群.
两个对生系杂交后代对生率及产量性状的分析[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7(4):316-320.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马庆,程郢,项艳,朱苏文,程备久.
外源生长素对玉米叶序分化类型的调控[J]
.玉米科学,2010,18(3):78-83.
被引量:1
2
崔广荣,刘正,张子学,张从宇.
对生玉米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2):2413-2419.
被引量:4
3
张慧英,吕平,庾韦花,郝小琴,王邕.
甘蔗DNA导入糯玉米自交系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4):32-34.
被引量:1
4
马庆,齐璐璐,李晓玉,项艳,朱苏文,程备久.
外源细胞分裂素对玉米叶原基分化类型的调控[J]
.作物学报,2008,34(11):2053-2058.
被引量:11
5
马庆,程郢,齐璐璐,项艳,朱苏文,程备久.
对生和互生玉米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8,16(6):995-1000.
被引量:4
6
李蕾娜,程备久,朱苏文.
利用单酶切cDNA-AFLP技术分离玉米对生性状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片段[J]
.激光生物学报,2009,18(4):492-497.
7
马庆,程郢,项艳,朱苏文,程备久.
对生叶序与互生叶序玉米细胞分裂素调控基因差异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34-41.
被引量:1
8
齐璐璐,马庆.
玉米细胞分裂素Zmrr3的克隆及RNAi载体的构建[J]
.农业灾害研究,2018,8(3):3-5.
被引量:1
9
李孟良,刘正,王波,黄保宏,余海兵.
对生玉米杂交种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构成[J]
.种子,2002,21(5):14-15.
被引量:1
10
刘正,刘芳荣,朱付群.
两个对生系杂交后代对生率及产量性状的分析[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7(4):316-320.
1
刘正,黄保宏,王波.
对生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J]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4(1):8-12.
被引量:4
2
刘正.
利用对生玉米改良群体的研究[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5):4-8.
3
詹秋文,刘正,王波,黄保宏,汪竹林.
对生玉米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J]
.种子,2001,20(5):8-10.
被引量:2
4
刘正,刘芳荣,朱付群.
两个对生系杂交后代对生率及产量性状的分析[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7(4):316-320.
5
王波,谷业理,黄保宏,刘正.
一种新玉米种质资源──对生玉米[J]
.作物品种资源,1995(4):31-32.
被引量:9
6
詹秋文,刘正,李孟良,王波,黄保宏,余海兵.
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产量性状的差异性分析[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15(3):1-3.
被引量:2
7
蔡丽琼,李展,朱苏文,程备久.
对生玉米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J]
.激光生物学报,2005,14(2):95-102.
被引量:2
8
陶汉之,李展,孟彩萍,蔡永萍,程茱萸,程备久,张玉琼,方一平,张玉屏.
对生玉米叶面积分布、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0,26(1):65-70.
被引量:24
9
李培金,朱苏文,程备久.
玉米RAPD分析影响因素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3):254-257.
被引量:2
10
李孟良,刘正,王波,黄保宏,余海兵.
对生玉米杂交种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构成[J]
.种子,2002,21(5):14-15.
被引量:1
作物品种资源
199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