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理气开郁法板块方的镇痛作用。方法将鼠尾的1/2依次浸入45,50,55℃的恒温水浴中,以尾部回缩作为痛反应的指标,记录缩尾时间作为痛阈潜伏期。结果用药两次后,45℃水浴中的痛阈潜伏期,与药物空白对照组比较,吗啡组、柴郁汤与芍甘汤高剂量组、金铃子散中剂量组显著延长(P<0.05),痛泻要方中剂量组在0.5,1,3 h显著延长(P<0.01)。芍甘汤高剂量组在0.5,1,2 h显著长于金铃子散高剂量组(P<0.05),柴郁汤高剂量组在2,3 h显著长于金铃子散高剂量组(P<0.05)。50℃水浴中的痛阈潜伏期,与药物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吗啡组显著延长(P<0.01),柴郁汤高剂量组在2 h、3 h以及柴郁汤中剂量组在0.5 h、1 h和3 h显著延长(P<0.01或P<0.05)。柴郁汤中剂量组在0.5,3 h亦明显长于相应时间点的布洛芬(P<0.01或P<0.05),柴郁汤高剂量组在1,2,3 h较金铃子散高剂量组显著延长(P<0.05)且在2h、3h较痛泻要方高剂量组明显延长(P<0.05)。柴郁汤中剂量组分别较芍甘汤、痛泻要方和金铃子散中剂量组用药后各时间点的明显延长(P<0.05)。柴郁汤低剂量组在0.5,1,2h分别较芍甘汤、痛泻要方和金铃子散低剂量组明显延长(P<0.05)。55℃水浴中的痛阈潜伏期,与药物空白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各时间点仍明显延长(P<0.05或P<0.01),柴郁汤高、中剂量组用药后各时间点有延长痛阈潜伏期的趋势,且显著长于布洛芬组(P<0.01),柴郁汤高剂量组在0.5,1h显著长于金铃子散和芍甘汤高剂量组(P<0.05),在2,3h明显长于芍甘汤、痛泻要方和金铃子散。柴郁汤中剂量组及其低剂量组在用药后各时间点的痛阈潜伏期均分别明显长于芍甘汤、痛泻要方、金铃子散(P<0.05)。结论柴郁汤的镇痛作用强于芍甘汤、痛泻要方和金铃子散,柴郁汤的镇痛作用环节可能还涉及到中枢,而芍甘汤、痛泻要方、金铃子散则属于外周性镇痛药。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33-1435,共3页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金
天津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项目(No.05YFGDSF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