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安徽稻区水稻杂交制种技术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安徽稻区三系水稻杂交制种技术为例,总结了水稻杂交制种技术。
作者
杨波
机构地区
安徽省桐城市新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农技服务》
2009年第5期21-22,67,共3页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关键词
水稻
杂交制种
安徽稻区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5
1
杨扬,况浩池,曾正明,罗俊涛,陈光珍.
杂交水稻新组合K优4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09-6810.
被引量:7
2
袁国良,况浩池,曾正明,罗俊涛,陈光珍,杨扬,付均.
不同播期对杂交稻组合K优8615亲本制种性状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98-4899.
被引量:7
3
李秀芬,韩勇,黄元财,刘江,贾燕.
辽宁省水稻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分析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33-4735.
被引量:23
4
郭亚玲,张长海.
杂交水稻新组合国稻1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94-5495.
被引量:18
5
龚光雄,周卜龙,张腊英,王旭宇,黄晓银.
两系杂交稻培矮64S×湘早籼1号制种技术初探[J]
.杂交水稻,1997,12(2):34-35.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王勋,戴廷波,姜东,荆奇,曹卫星.
不同生态环境下水稻基因型产量形成与源库特性的比较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4):615-619.
被引量:53
2
高树维,易保兵.
协优084在江淮地区高产制种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6):123-123.
被引量:1
3
王光建,王修文,段太品,李继辉,杨隆维,高剑华,李必钦,赵乃轩.
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69高产制种技术[J]
.杂交水稻,2006,21(4):48-48.
被引量:5
4
王合勤,陈金节,高胜从,张从合,严志,张云虎,陈琳.
超级杂交稻新两优6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37-4138.
被引量:20
5
谢曲.
国审水稻新品种科优837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7(10):55-55.
被引量:1
6
况浩池,曾正明,刘国民,罗俊涛,文韶山,陈光珍,杨扬.
高产耐热杂交稻新组合Ⅱ优602的亲本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7(10):74-75.
被引量:2
7
王守海,吴爽,杜士云,王德正,罗彦长,黄忠祥,李成荃.
优质两系杂交晚籼两优3401的选育与应用[J]
.中国稻米,2007,13(4):23-24.
被引量:4
8
余汉勇,王一平,魏兴华,袁筱萍,徐群,倪树标,汤圣祥.
旱稻新品种中旱22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
.中国稻米,2007,13(4):38-39.
被引量:1
9
王磊,C.G.Mclaren,杨仕华.
利用双标图分析基因型和环境交互作用[J]
.科技通报,1997,13(5):281-286.
被引量:33
10
王磊,曾列先,余汉勇,C.G.McLaren,R.C.Chaudhary.
利用加性主效应和乘积交互作用模型对国际杂交水稻圃数据的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1997,11(4):198-204.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51
1
陈大祥,郭孝若.
5个杂交水稻组合的品种比较[J]
.农技服务,2008,25(1).
被引量:3
2
方永忠.
杂交水稻制种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1):2-3.
被引量:1
3
王进刚.
杂交稻两优培九在晋江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7(12):3-3.
4
程管民,胡朝生.
晚粳2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7,24(12).
被引量:6
5
蒯军,商兆堂.
水稻直播栽培的气候风险评估[J]
.农技服务,2008,25(9).
被引量:1
6
包宗伟,胡永平.
杂交水稻“培矮64S”制种防杂保纯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9).
7
邬文昌,胡兰香,邬磊,吴小燕,邓伟,熊焕金,肖叶青,陈大洲.
03优66春季母本直播高产制种技术[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9):33-35.
被引量:1
8
鄢镔,杜忠友,王飞,刘顺毅.
杂交水稻新组合的引种[J]
.农技服务,2007,24(3):1-1.
9
留汉尧,王安宁.
优质高产杂交香稻黔香优302的示范栽培[J]
.农技服务,2007,24(3):2-2.
被引量:5
10
张达春,吴康,杨选辉,许琪,张尚兴.
优质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遵优3号高产制种技术[J]
.农技服务,2007,24(3):4-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9
1
廖华刚,张国升,何明飞.
11个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稻瘟病抗性试验[J]
.农技服务,2007,24(12):53-54.
被引量:4
2
彭华碧.
三系杂交稻制种优质高产技术总结[J]
.杂交水稻,2004,19(4):15-17.
被引量:5
3
陆琦.
浅谈杂交水稻高产制种主要技术[J]
.广西农学报,2005,20(5):15-17.
被引量:5
4
王书忠.
杂交水稻新组合京福1优527高产制种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2007,25(2):8-10.
被引量:3
5
江苏省种子管理站.江苏省种子生产技术人员培训教材.江苏:江苏省种子管理站,2011:18-30.
6
甘嗣勇,吴永志.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问题浅析[J]
.广西农学报,2008,23(6):39-42.
被引量:7
7
顾海永,李传国,梁世胡,张其文,潘文.
杂交水稻制种几种花期调节方法的综合比较[J]
.广东农业科学,2009,36(1):19-21.
被引量:13
8
秦宏军.
确保水稻杂交制种纯度的技术措施[J]
.农家之友,2009(2):57-57.
被引量:1
9
余素芹,江奕君,郑海波,王正询,谢国文,高云,郑燕玲,曾威娜.
特效植物营养素对水稻杂交制种效果及表观遗传效应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09,36(10):67-69.
被引量:15
10
雷艳,李明荣,陈光莉.
穗肥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农技服务,2011,28(9):1294-129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林卫明,曹坤,曹跃先,李忠芹.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异交结实率的途径[J]
.农技服务,2011,28(12):1661-1661.
被引量:3
2
刘建国,陈学莲,吴国峰,朱韬.
盐城地区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J]
.中国种业,2013(6):71-72.
被引量:3
3
吴彬.
水稻杂交制种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
.农业灾害研究,2016,6(4):59-60.
4
严文亮,刘建国,李健.
旱稻“旱优73”三系制种技术初探[J]
.南方农业,2018,12(20):178-17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李成业,吴晓峰.
三系杂交晚稻新组合益优701高产制种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2(11):23-23.
被引量:1
2
邱三端.
杂交稻春秋两季连作制种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14,45(4):45-49.
3
雷东阳,肖层林.
‘陆两优996’制种化学调控技术初步研究[J]
.农学学报,2014,4(8):9-11.
4
梁心群.
杂交稻特优269高产制种技术[J]
.种子科技,2014,32(9):52-54.
5
王晓敏,李波,徐小健,陈其敏,唐启源.
影响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异交结实率的因素[J]
.作物研究,2015,29(3):317-320.
被引量:8
6
严文亮,刘建国,李健.
旱稻“旱优73”三系制种技术初探[J]
.南方农业,2018,12(20):178-179.
被引量:1
7
陈岗,宋其岩,胡德胜.
套种旱稻对香榧林地土壤生态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3):498-499.
被引量:3
1
杨波.
安徽稻区旱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9,26(5):10-11.
被引量:2
2
苏贤岩,丁克坚,徐瑞琳,吴向辉.
安徽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及优势小种的初步预测[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64-464.
被引量:2
3
陈明,周陶竹.
“抗虱青”在安徽稻区经济性状表现[J]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3):235-236.
4
祝尊友.
安徽稻区水稻节水旱种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9,26(8):9-10.
被引量:2
5
谢恒,肖达邦.
水稻喷施谷丰威 增产效果显著[J]
.农村发展论丛(理论版),2000(7):40-40.
6
陈莉,苏贤岩,丁克坚.
安徽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302-306.
被引量:7
7
马定宝,马秀婷,闫启云.
三系杂交稻繁制种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158-159.
被引量:2
8
文明,唐永群,李经勇.
三系水稻不育系渝802A高产繁殖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2(12):132-133.
被引量:4
9
蔡华辉.
杂交籼稻新组合玉优一号在长汀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2010,28(4):51-52.
被引量:7
10
齐国君,吕利华,蓝日青,谢金宏,张伟群.
粤北稻区稻纵卷叶螟的虫源地分析[J]
.应用昆虫学报,2013,50(3):601-607.
被引量:3
农技服务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