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评析
被引量:3
出处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6-121,共6页
Foreign Theoretical Trends
基金
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科学宪政观:超越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视野”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G060118)
参考文献17
-
1Alisdair Macintyre,After Virtue :A Study in Moral Theory, Duckworth ,London, 1981 ,pp. 204 - 205.
-
2迈克尔·沃泽尔.《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应奇,刘训练编.《共和的黄昏: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第195,198页.
-
3"The Responsive Communitarian Platform: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Responsive Community,Winter,1991.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28页、第428页、第439页.
-
5罗尔斯 万俊人译.《政治自由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307-308页.
-
6维罗里.《共和主义的复兴及其局限》.《公民共和主义》.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155页,第155—157页,第158页,第157页.
-
7Pocock, Virtue, Commerce and Liber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pp. 40- 41.
-
8顾肃.古典共和主义的当代阐述者——纪念阿伦特诞辰100周年[J].浙江学刊,2006(6):36-41. 被引量:3
-
9泰勒.《消极自由有什么错》,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74页.
-
10Pettit, Republicanism: A Theory of Freedom and Government, Clarendon Press, 1997, P. 11.
二级参考文献4
-
1H. Arendt, Totalitarianism: Part Three of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San Diego, 1968, chapter 13.
-
2H. Arendt, Totalitarianism: Part Three of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San Diego,1968, pp. 102--103.
-
3H. Arendt, The Human Condi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8, pp. 154, 9, 244.
-
4H. Arendt, On Revolution, Penguin, Harmondsworth, 1973, p. 195,pp. 11,37.
共引文献87
-
1张国清.在善与善之间:伯林的价值多元论难题及其批判[J].哲学研究,2004(7):72-78. 被引量:16
-
2黄寿松.马克思对近代西方人权观的扬弃[J].高校理论战线,2004(9):47-50.
-
3曾小华.现代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J].浙江社会科学,2004(6):140-146. 被引量:5
-
4李和臣.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双重转向:一种历史性的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4(12):29-32.
-
5潘自勉.在价值与规范之间[J].哲学研究,2005(1):88-92. 被引量:10
-
6杨立峰,应奇.罗尔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超越——从社会基本结构理念的角度看[J].南京社会科学,2003(12):33-37.
-
7万俊人.之间或之外:关于“第三条道路”——读《“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52(3):39-45. 被引量:2
-
8邓晓芒.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2005(3):21-29. 被引量:34
-
9郑洁,陈金明.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伦理制度化论析[J].江汉论坛,2005(6):63-65. 被引量:3
-
10张国清.和谐:一种提倡兼容的公共哲学[J].哲学研究,2005(6):30-34.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31
-
1文平.当基点由“崇高”向“公民”转移——访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东虓教授[J].南风窗,2005(17):38-40. 被引量:4
-
2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傅娉.道德与爱国主义[J].开放时代,1995(6):42-45. 被引量:4
-
3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2):5-13. 被引量:268
-
4陈剩勇.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J].浙江社会科学,2005(1):28-32. 被引量:252
-
5李杨.中国的新公民读本[J].中国新闻周刊,2005(48):32-34. 被引量:4
-
6潘亚玲.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辨析[J].欧洲研究,2006,24(4):84-99. 被引量:39
-
7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
8赵晖.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7.
-
9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37.
-
10哈贝马斯.后民族结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二级引证文献12
-
1陈兴国.试论中国式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基于比较的视角[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4):24-32.
-
2徐晖.现代教育人文性的缺失及补正——基于工具、理性和技术取向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8):13-17. 被引量:4
-
3刘有升,李倩雯.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20(10):138-141. 被引量:13
-
4晏扩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的政治哲学探析[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7(1):70-79. 被引量:1
-
5王一丹.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语境下的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J].大连干部学刊,2021,37(5):22-28. 被引量:1
-
6徐国正,刘文成.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挑战、原则与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22(3):102-109. 被引量:19
-
7李婧玮,田友谊.国家认同的生成机制考察:学校仪式的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22,38(3):71-77. 被引量:5
-
8潘修华,李天天.社会组织腐败内部治理的制度困局及其化解[J].廉政文化研究,2022,13(4):24-33. 被引量:1
-
9聂清雨.向谁忠诚:“原繁困境”与现代宪法的伦理革命[J].人大法律评论,2021(2):158-177.
-
10庞瑞翰.宪法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策略[J].江南论坛,2023(11):44-48. 被引量:2
-
1张作川.论《劳动法》的修改与完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0(3):31-34. 被引量:2
-
2王家斐.劳动法的定位、原则与劳动法完善的关系探讨[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2(1):137-137.
-
3欧阳晨红.浅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的立法现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0,20(3):7-9. 被引量:9
-
4马克昌.加大改革力度,修改、完善《刑法》[J].法学评论,1996,14(5):1-8. 被引量:8
-
5应奇,周建华.社群主义的自我观──兼评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争[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3):59-63. 被引量:2
-
6杨晓萍.新中国外交的观念变革[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16(4):56-59. 被引量:2
-
7袁群.瑞典式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比较[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8(5):76-78. 被引量:1
-
8任荣.瑞典式社会主义的分析与比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6):118-118.
-
9孙敏,王芳.员工工作投入理论评述[J].中外企业家,2016(1):144-145.
-
10汪早容,鲁玲玉.当前大学生自我和谐状态调查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6):134-136. 被引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