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加快湖南省生态茶园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析了湖南茶园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发展生态茶园是促进湖南茶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并对湖南生态茶园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技术要求。
作者
王沅江
羊柏娥
机构地区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6期107-109,共3页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生态茶园
茶业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211
同被引文献
133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82
参考文献
21
1
余舜尧,陈星.
生态茶园土壤培肥技术[J]
.蚕桑茶叶通讯,2004(2):33-33.
被引量:3
2
张文锦,张应根,陈常颂.
发展福建生态茶园之思考[J]
.茶叶科学技术,2003(2):17-21.
被引量:11
3
黄寿波,范兴海,傅懋毅,傅金和.
试论生态茶园建设的若干问题[J]
.茶叶,1997,23(2):23-27.
被引量:19
4
林新坚,黄东风,罗涛.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模式与应用效果分析[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19(5):8-10.
被引量:15
5
梁远发,田永辉,王国华,王家伦,周国兰,吴德明.
乌江流域复合生态茶园生态效益及调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1):76-77.
被引量:23
6
田永辉,梁远发,王国华,王家伦,周国兰,吴德明.
人工生态茶园生态效应研究[J]
.茶叶科学,2001,21(2):170-174.
被引量:72
7
魏杰.
浅谈贵州茶区人工生态茶园树种合理配置[J]
.贵州茶叶,2000,28(4):15-15.
被引量:1
8
廖琼满.
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实践与成效[J]
.中国茶叶,2008,30(2):32-33.
被引量:10
9
陈昌辉.
论生态茶园的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关系[J]
.贵州茶叶,2001,29(3):1-3.
被引量:1
10
张永波,朱明月.
无公害生态茶园病虫防治思路与对策[J]
.蚕桑茶叶通讯,2007(5):38-39.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吴新民,雷元胜.
有机茶叶生产基地生态环境质量特征分析——以池州天方有机茶生产基地为例[J]
.茶叶科学技术,2004(2):19-21.
被引量:4
2
吴秉礼,李福林.
对生态林业的初步探讨[J]
.林业科学,1993,29(2):152-157.
被引量:4
3
彭萍,侯渝嘉,徐泽,胡翔.
不同类型群落茶园生态效应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6):769-772.
被引量:14
4
黄寿波,范兴海,傅懋毅,傅金和.
不同林─茶栽培模式小气候特征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4,7(1):93-100.
被引量:26
5
翁伯琦,罗浮,白雪峰,唐建阳,应朝阳.
园叶决明(Cassiarotundifolia)在红壤山地果园套种的生长特性及其固氮量测定[J]
.土壤通报,1994,25(3):130-132.
被引量:19
6
赵志模,刘映红,张昌伦.
重庆市郊不同种植制度菜地昆虫群落结构研究[J]
.植物保护学报,1994,21(1):39-45.
被引量:48
7
广东红星茶场生物防治课题组.
茶园蜘蛛与茶小绿叶蝉生态位的初步研究[J]
.中国茶叶,1994,16(5):21-22.
被引量:7
8
程序.
论中国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深度开发战略[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3):1-6.
被引量:6
9
黄寿波,姚国坤.
从生态农业角度试论提高我国茶叶质量的途径[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6):50-58.
被引量:12
10
孙鸿良.
我国生态农业主要种植模式及其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原理[J]
.生态农业研究,1996,4(1):15-22.
被引量:45
共引文献
211
1
江宏燕,陈世春,刘翔,胡翔,彭萍,夏吉安,王晓庆.
林下茶园蜘蛛群落及叶蝉种群时空结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20(22):111-115.
被引量:4
2
王昀,方吉男,李澜,陈习村.
幼年茶园“茶+荞+蜂”种养模式技术应用及经济分析[J]
.茶业通报,2023,45(1):17-22.
3
孙伟茗.
中国西部茶海的水资源利用分析[J]
.农技服务,2008,25(1):99-101.
4
胡卫平,廖陈付,潘玲玲,包佐淼.
山区新建茶园栽苗和苗期管理实践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9).
被引量:4
5
刘声传,喻云春,李则贤,陈娟.
贵州生态茶园与茶叶农药残留关系探讨[J]
.贵州茶叶,2010,38(1):9-12.
被引量:2
6
张文锦,陈常颂,张应根,张方舟,梁月荣,陈荣冰.
遮荫对夏暑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报告(续)——茶园遮荫生态效应研究[J]
.茶叶科学技术,2004(2):15-18.
被引量:6
7
林新坚,郑仲登,黄东风,罗涛.
生态茶园基地建设中的能源循环模式[J]
.中国沼气,2004,22(3):35-37.
被引量:2
8
梁远发,田永辉,王国华,王家伦,周国兰,姚雍静.
乌江流域茶叶优质栽培及生态效益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4):450-454.
9
张文锦,梁月荣,张方舟,陈常颂,张应根,陈荣冰,翁伯奇.
覆盖遮荫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04,24(4):276-282.
被引量:63
10
明平生.
茶林间作对茶园生态的影响[J]
.茶叶通讯,2003,30(4):26-29.
被引量:23
同被引文献
133
1
王强,王先荣,张开.
有机茶的生产管理与加工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8).
被引量:5
2
胡卫平,廖陈付,潘玲玲,包佐淼.
山区新建茶园栽苗和苗期管理实践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9).
被引量:4
3
董水平,蒋玉根,马国瑞.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茶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茶叶,2004,30(3):148-149.
被引量:7
4
韩宝瑜,崔林.
8 个茶树品种上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差异[J]
.华东昆虫学报,1999,8(1):70-75.
被引量:17
5
张一平,刘洋.
云南古茶园与常规茶园小气候特征比较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6(2):17-21.
被引量:21
6
汤文秀,孙世顺.
绿色有机茶叶的病虫害防治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667-667.
被引量:7
7
齐丹卉,郭辉军,崔景云,盛才余.
云南澜沧县景迈古茶园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评价[J]
.生物多样性,2005,13(3):221-231.
被引量:43
8
叶春华.
加快象溪镇茶叶产业化发展进程的思考[J]
.丽水农业科技,2005(2):16-17.
被引量:1
9
张德照,王振康.
尤溪县茶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
.茶叶科学技术,2005(3):18-18.
被引量:2
10
凌云强.
浅淡生态茶园建设[J]
.茶业通报,2005,27(4):157-15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2
1
贾昌州.
论含山县生态复合茶园的建设[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351-351.
被引量:1
2
毛加梅,汪云刚,何青元,冉隆珣,玉香甩,李良静.
西双版纳茶区茶树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
.茶叶科学技术,2010(1):29-32.
被引量:13
3
黄东风,李卫华,范平,邱孝煊,林新坚.
低碳经济与中国茶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5):1110-1115.
被引量:34
4
蒋洵,张亚莲,李赛君,黄仲先.
沩山毛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2011(1):110-112.
被引量:3
5
赵甜甜,蔡新,梁名志,陈继伟,罗琼仙,韩海华,黄玫,汪云刚.
苹果-茶间作对茶树叶片品质影响的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1(4):35-37.
被引量:3
6
黄安平,周凌云.
保靖黄金茶产地茶园节肢动物多样性调查[J]
.湖南农业科学,2011(4):70-72.
被引量:1
7
冉隆珣,玉香甩,李良静,毛加梅,曾铁桥.
不同古茶园昆虫群落初步调查[J]
.湖南农业科学,2011(10):79-82.
被引量:2
8
黄晶,高菊生,刘淑军,张杨珠.
湘南红壤坡地幼龄桔园套种不同作物的生态环境效应[J]
.湖南农业科学,2011(10):108-111.
被引量:5
9
冉隆珣,玉香甩,毛加梅,李良静,汪云刚,曾铁桥,罗云祥.
不同类型茶园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13358-13359.
被引量:2
10
倪伟星.
武夷山市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及主要技术[J]
.林业勘察设计,2018,38(1):67-6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2
1
黄毅彪,林燕萍,林翠兰,洪永聪,彭华,张见明.
福建省低碳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6):329-330.
被引量:3
2
殷丽琼,刘德和,刘军,王平盛,杨兴荣.
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云南古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8):273-279.
被引量:4
3
Yin Hai-dong,Liu Zhen-zhong,Wu Qiu-feng.
Establishment and Analysis on Material Flow Model in Argo-animal Husbandry Ecosystem[J]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3,20(1):60-64.
4
杨涵雨,周跃斌.
黄茶品质影响因素及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2013,40(2):20-23.
被引量:17
5
宋清海,毛加梅,赵俊福,汪云刚,张一平,赵俊斌,谭正洪,唐建维.
生态茶园不同套种模式光合有效辐射特征[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1):144-148.
被引量:3
6
肖星,许燕,冉隆珣,汪云刚,陈剑锋,李卫雁,卢海燕.
5种杀虫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J]
.中国植保导刊,2014,34(1):66-67.
被引量:14
7
周晨光,徐圣君,张茉莉,吴尚华,李德生,白志辉.
解淀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253-257.
被引量:21
8
黎秀娣,冯平万,黎健龙,唐颢,唐劲驰.
茶树上游猎型蜘蛛功能团对景观低碳管理模式的反应[J]
.生态环境学报,2014,23(1):64-72.
被引量:10
9
陈正武,龚雪,陈娟,李其义,王丽军,周玉锋.
贵州种植茶树品种调研分析及优化调整探讨[J]
.种子,2014,33(6):81-85.
被引量:9
10
姚贝贝,陈剑锋,许传明,曾铁桥,杨彩,施楚新.
22%阿立卡微囊悬浮-悬浮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9(1):103-104.
被引量:1
1
童小麟,张杰.
加入WTO之后湖南茶业的发展对策[J]
.茶叶通讯,2001,28(1):3-7.
被引量:6
2
本刊编辑部.
2015第七届湖南茶业博览会在长沙成功举办[J]
.茶叶通讯,2015,42(4):29-29.
3
冯锦苏,黄静,彭继光.
湖南茶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思考[J]
.茶叶通讯,2009,36(1):17-19.
4
肖菊香,燕志国,廖振坤,黄仲先,谭济才.
实施品牌茶战略 再造湖南茶业新优势[J]
.茶叶通讯,2002,29(1):10-13.
被引量:4
5
本刊编辑部.
湖南召开茶叶科技抗灾减灾会议[J]
.茶叶通讯,2008,35(1):47-47.
6
谢梦珍,宗锦涛.
湖南茶业经济发展对策思考[J]
.茶叶通讯,2002,29(1):38-40.
被引量:1
7
湖南茶业“龙头”带活74个基地[J]
.中国茶叶,2012,34(3):29-29.
8
2012年湖南茶叶综合产值将达450亿[J]
.中国茶叶,2013,35(1):30-30.
9
第七届湖南茶博会长沙开幕[J]
.中国茶叶,2015,37(10):27-27.
10
立足生产,促进湖南茶业稳健发展——湖南茶叶40年的回顾和展望[J]
.茶叶通讯,1989(3):2-5.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