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我国劳动法范式的转变 被引量:1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范式理论对于促进劳动法学科的纵深研究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研究劳动法范式的演变历程,可统筹学科的评价标准和研究路径。从历史的维度看,我国的劳动法发展可以分为劳动法范式前时期、劳动法范式确立期和劳动法范式转变期。最近三十年来在劳动法的价值观念、立法策略、利益衡量、学科定位等多种因素的共振下,我国劳动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最终实现了范式的转变:在调整方式上实现了从政策调整到法律调整的转变,在价值观念上确立和深化了倾斜保护劳动者和保护劳动者基本权利的原则,在劳动法定位上实现了从国家本位到社会本位的转变,在调整模式上实现了从单一模式到个体自治、团体自治和国家强制三种模式共存的转变。
作者 林嘉 邓娟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12,共11页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林佳和.《德国劳动法制之最新发展趋势:2000-2007》.载《各国劳动法制之最新发展趋势:二000-二00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我国台湾地区劳动法学会主办.
  • 2[美]托马斯·库恩 金吾伦 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 3张文显,于宁.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从阶级斗争范式到权利本位范式[J].中国法学,2001(1):62-78. 被引量:231
  • 4[挪威]斯坦因·U·拉尔森主编:《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任晓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 5[美]劳伦斯·H·却伯.《弯曲的宪法空间:法律人能够从现代物理学中学到什么》.张千帆组织编译.《哈佛法律评论--宪法学精粹》.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481-482页.
  • 6焦兴铠.《国际劳动基准之建构》.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第4页.
  •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20091h/content_1260366.htm,2009年4月8日访问.
  • 8[美]罗·庞德 沈宗灵 董世忠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2页.
  • 9焦兴铠.《美国法院对工作场所性骚扰判决之发展趋势》[J].台大法学论丛,.
  • 10《金融危机与集体协商机制的完善》.载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网,http://www.cnlsslaw.com/list.2009年3月20日访问.

二级参考文献6

  •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7页.
  • 2.《列宁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66页.
  • 3库恩.《必要的张力》(中译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91页.
  • 4[法]盂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 5[美]博登海默.《法哲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0页.
  • 6[美]R.T.诺兰等.《伦理学与现实生活》(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308页.

共引文献292

引证文献13

二级引证文献5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