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以人为本的教师教育理念的建构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师教育理念在此至关重要。现代教师教育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建构,这一概念包括:以人为本的教师道德理念的建构,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以人为本的教师职业理念的建构,将"以人为本"贯穿于教师的职业素养中;以人为本的教师育人理念的建构,彰显终极教育关怀理念和"园丁"理念。
作者
张林
机构地区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7期107-110,共4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教师
教育理念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5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涂又光,刘献君,刘亚敏,王俊,于海琴,鞠平凡,朱新卓,李文兵.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涂又光先生授课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3):64-69.
被引量:10
2
徐小洲.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现实问题[Z].杭州: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2004.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熊和.
后理性主义的教学观及其教学论意义[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4):69-73.
被引量:15
5
母小勇,薛红霞.
后现代高校课程:回到人类活动的“原点”[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4):74-78.
被引量:15
6
刘世.
论教育学的人本性和科学性——关于教育学理论品性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4):65-68.
被引量:5
7
《墨子·大取篇》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母小勇,谢安邦,阎光才.
论构建我国21世纪高等教育创新课程体系之理念[J]
.教育研究,1999,20(11):15-20.
被引量:51
2
郭思乐.
论大学学术观念的更新[J]
.教育研究,1998,19(11):41-44.
被引量:13
3
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6..
4
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商务印书馆,1982.458-459.
5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
6
史蒂文·塞德曼.后现代转向[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39,40.
7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14.
8
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50.
9
波林·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10.122.
10
莱克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M]:序言[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共引文献
75
1
胡芳.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视野下的和谐校园建设[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S1):148-150.
被引量:3
2
张继龙.
公共教育学研究性教学的价值与实践探析[J]
.大学(学术版),2009(3):92-95.
3
马传松.
现代化价值体系中的儒学二重性问题断想[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9(1):39-42.
被引量:1
4
祖晨阳,何锋.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浅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32-34.
5
彭参,吴静.
也说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J]
.温州大学学报,2005,18(6):73-77.
被引量:4
6
何迎春,田道法,易海华,吴新颖.
中医药研究生后现代教育发展与学科交叉的必然[J]
.中医教育,2006,25(1):58-61.
被引量:7
7
龙宝新,折延东.
辨识有效课程,重建课程的“轨道”[J]
.当代教育科学,2006(4):24-26.
被引量:1
8
焦建华.
试析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全球化结构的分析及其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2006(6):1-5.
被引量:3
9
朱正平,张燕红.
走向完善:高校闲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29(2):88-90.
被引量:4
10
张鼎如.
中国农村就地城市化刍议[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508-511.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8
1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60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1-142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3、29、29、29、30、30、24、23-24、31、36-37、40、43、29、30、24、24、49页.
5
尼采 周国平译.《偶像的黄昏》[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第26-27页.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2.296,307.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0、44、51、11页.
8
鲁洁.
超越性的存在——兼析病态适应的教育[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5(4):6-11.
被引量:195
引证文献
1
1
傅早霞,彭立春.
人本教育的哲学基础[J]
.求索,2010(12):136-13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姜国峰.
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生命哲学诠释[J]
.求索,2012(1):98-100.
被引量:4
2
侯保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2(36):68-69.
被引量:1
1
雷丹.
现代教师教育理念与高师发展走向[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25-129.
被引量:8
2
邹玲,史海亮.
关怀:时代和教育的呼唤——对关怀理念的思考[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5):125-126.
3
吴秋岳.
课程改革之“盛宴”的故事![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0(35):174-174.
4
沈正兰.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倾注精神关怀理念[J]
.科学咨询,2014(37):44-44.
5
孙中民.
从道德关怀到制度保障:新时期教育关怀理念的变迁[J]
.科教文汇,2008(25):9-10.
6
张胜硕.
对护理教师关怀理念认知的探讨[J]
.新校园(上旬刊),2015,0(12):176-176.
7
顾勤.
孔子的乐教观及其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启示[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18(2):86-91.
被引量:7
8
李明娟.
回归关怀:教育政策的人文归宿[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8):65-66.
被引量:1
9
乌云特娜.
当前俄罗斯处境不利学生道德关怀理念的分析[J]
.大学(研究),2008(9):36-40.
10
胡海建,胡潇译.
日本池田大作教育本质论[J]
.肇庆学院学报,2012,33(1):70-71.
被引量:1
贵州社会科学
2009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