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沟通理论对教学活动的启示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双方都有各自的情感需求。通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沟通理论的阐述,就更加明晰了教学活动的实质以及教师应如何正确运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手段。
作者
马晓婧
机构地区
黑龙江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7-28,共2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关键词
沟通
心理需求
情感需要
技巧
分类号
G441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34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墨非.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
马斯洛 著 许金声 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45-89.
3
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赵月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4
尼古拉斯·布思曼.建立和谐关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234
1
黄筱焯,范能船.
旅游地居民——特殊的旅游资源[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2):54-58.
被引量:4
2
王珂.
新诗应该建立以准定型诗体为主导的常规诗体[J]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3):71-77.
被引量:1
3
张祥云.
人文知识的特性及其教育意蕴[J]
.教育研究,2004,25(6):8-12.
被引量:19
4
吴锡改.
论教育的体验操作[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4):22-25.
被引量:9
5
张卫国.
现代科技人文回归的几种趋向[J]
.理论与改革,2004(5):84-86.
被引量:1
6
张向东.
河洛文化与河南人[J]
.社会科学家,2005,20(2):139-141.
被引量:2
7
陈瑜.
主体的狂欢——试论网络的艺术主体[J]
.长沙大学学报,2005,19(1):92-94.
8
黄敏.
企业激励机制的理论分析[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10):123-124.
9
黄大同.
简论贝多芬的创作“需要”[J]
.艺术百家,2005,21(5):163-166.
被引量:1
10
曹俊峰.
高校美育漫谈[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1):108-111.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7
1
但淑英.
沟通教育:大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J]
.科学咨询,2009(13):69-69.
被引量:1
2
肖著华.
《沟通技巧》课程“3+2+1”过程考核实践与研究[J]
.考试周刊,2010(41):109-110.
被引量:4
3
刘克敌,董燕.
刹那见永恒——从书信往来看王国维最后十年的心路历程[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6):68-77.
被引量:2
4
王瑞.
从召唤结构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8):93-94.
被引量:1
5
陆丽华.
从接受美学谈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走向[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4):48-49.
被引量:5
6
邢伟.
手机移动终端下高职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以蓝墨云班课为例[J]
.职教通讯,2017(3):70-73.
被引量:143
7
胥朝阳.
试论媒体融合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策略[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4):15-1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关丽丽,景东芝.
高职沟通技巧课程教学实践[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0(6X):190-191.
被引量:1
2
徐建华.
网络时代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沟通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0(14):16-17.
被引量:2
3
潘新娜,胡晓源.
基于阅读者“差别感受性”的障碍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7):73-74.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黄元香,何亚兵.
基于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素质提升指导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61-63.
被引量:1
2
蒋明钊,吴梦芸.
网络时代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10):74-76.
3
赖学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探析[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24,32(2):65-70.
1
李雪梅.
“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J]
.班主任,2007(8):13-14.
被引量:6
2
林雪玲.
教研员:何样的桥梁,怎样的灯塔——在路上——一位教研员的教研日志摘选[J]
.福建教育(中学版)(B版),2008(5):8-10.
3
郑晓玲.
沟通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7):49-50.
被引量:1
4
张白茹.
沟通理论在学校思想教育中的应用[J]
.学海,2007(5):205-208.
被引量:3
5
王丽霞.
同理心是师生沟通的润滑剂[J]
.文学教育,2007(8X):146-146.
被引量:2
6
李超.
师生交往的基础——同理心[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4(8):19-19.
被引量:1
7
钟启泉.
教学方法:概念的诠释[J]
.教育研究,2017,38(1):95-105.
被引量:119
8
刘广宇,荣丽卿,夏良华.
军校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有效沟通研究[J]
.价值工程,2011,30(2):243-244.
9
钟向忠.
加强教育沟通,提高教学实效[J]
.职业时空,2009,5(11):112-113.
被引量:1
10
金祖涌.
谈心理学知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2,15(1):92-95.
教育探索
2009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