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译文》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2-57,21,共7页
同被引文献60
-
1陈彦光,刘继生.豫北地区城镇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J].人文地理,1998,13(1):26-33. 被引量:61
-
2王缉慈,童昕.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J].经济地理,2001,21(5):550-553. 被引量:192
-
3刘纪远,王新生,庄大方,张稳,胡文岩.凸壳原理用于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识别[J].地理学报,2003,58(6):885-892. 被引量:203
-
4马国霞,甘国辉.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2):90-99. 被引量:25
-
5李双成,许月卿,傅小锋.基于GIS和ANN的中国区域贫困化空间模拟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4):76-81. 被引量:46
-
6刘安国,杨开忠,谢燮.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之比较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0):1059-1066. 被引量:19
-
7宋德勇,张文斌.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3):6-10. 被引量:7
-
8约翰·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
9Alonso W. Location and Land Use. Cambri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4.
-
10沃尔特·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中心地.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二级引证文献77
-
1程钰,刘雷,任建兰.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区域经济评论,2013(2):48-55. 被引量:4
-
2黄峥,徐逸伦.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演变分析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S1):1-8. 被引量:13
-
3卫玲,戴江伟.丝绸之路经济带:超越地理空间的内涵识别及其当代解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1):31-39. 被引量:86
-
4张超.城市空间互补与城市交通问题[J].城市问题,2004(4):6-10. 被引量:4
-
5陈柳钦.我国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现实成就及未来研究趋向[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46-52. 被引量:2
-
6陈柳钦.我国城市经济学科发展动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29(5):11-21. 被引量:2
-
7陈柳钦.我国城市经济学科发展动态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1-11. 被引量:2
-
8陈柳钦.我国城市经济学科发展动态分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1):68-76. 被引量:1
-
9钱龙.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经济学理论分析[J].价值工程,2009,28(10):13-15.
-
10樊杰,陶岸君,吕晨.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的耦合态势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87-95. 被引量:189
-
1赵修卫.区域发展应突出核心竞争力[J].决策咨询(安徽),2002(2):40-41. 被引量:4
-
2“十一五”规划侧重区域发展[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4(6):43-43.
-
3王秋生,杨国才.关于牧业县建设的几点思考[J].龙江社会科学,1990(3):23-25.
-
4王铮,王改珍,周贵荣,钟颖杰.中国当前经济增长的两个问题[J].中国软科学,1999(2):6-9. 被引量:1
-
5龙隆,王永庆.区域发展政策研究[J].开发研究,1989(4):2-5. 被引量:1
-
6蒋伏心.工业化、市场化与江苏区域发展[J].江苏经济,2003(1):11-11.
-
7王圣学.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国土开发与整治,1994,4(4):48-53.
-
8蒋立东.简析畜牧业的区域发展[J].龙江社会科学,1990(3):16-20.
-
9K.霍因,T.迪涅,张晓东.爱尔兰区域发展的工业政策[J].地理译报,1995,14(1):13-21.
-
10陈栋生.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3(6):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