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大众传播中女性所受的双重剥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媒机构与广告商共同的目标是通过受众最大化来获取经济效益,女性作为特殊的受众群体,承受着来自传媒机构和广告商的双重剥削,而且接连两次给广告商创造和实现商品价值。女性形象所受到的双重剥削正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大众传媒使她们在男权话语社会中处于一个更加不利和被动的地位。女性落入消费与被消费的双重身份境地,成为现代商业社会的双重牺牲者。
作者
骆容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东南传播》
2009年第6期77-78,共2页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女性
媒体
广告商
双重剥削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杨轩.
当代杂志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08(25).
被引量:1
2
聂建亮.
对我国性别刻板印象的分析[J]
.社会心理科学,2007(Z2):89-92.
被引量:9
3
顾晓玲.
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6):63-65.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李少梅.
大学生双性化性别特质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4):149-153.
被引量:101
2
李林仙.
关于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一些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1995,5(4):17-22.
被引量:49
3
郭培筠.
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1):78-80.
被引量:7
4
史静寰.
教材与教学:影响学生性别观念及行为的重要媒介[J]
.妇女研究论丛,2002(2):32-36.
被引量:51
5
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
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
.妇女研究论丛,2001(5):4-12.
被引量:247
6
魏国英,陈雪飞.
家庭文化对青少年性别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J]
.妇女研究论丛,2005(1):29-36.
被引量:38
7
戴丽娜.
获奖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
.新闻记者,2007(4):79-81.
被引量:10
8
黎慧.欲望、代码、升华[J].上海文论,1992,(2):60-61.
9
刘慧英.90年代文学话语中的欲望对象化[J].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2):1-18.
10
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
11
1
原敏芳.
性别刻板印象对大学生体育选项课的影响——以晋中学院为例[J]
.搏击(体育论坛),2012,4(6):66-68.
被引量:1
2
科技[J]
.青年科学,2013(8):28-29.
3
高峰强,刘圆圆,卞玉龙,韩磊.
情绪对不同羞怯水平个体性别刻板印象的激活[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2):89-97.
被引量:1
4
史芸,张虹,庞飞.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父母亲角色的比较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14(17):32-35.
被引量:2
5
胡进.
基于大众媒介传播的女性社会角色重塑研究[J]
.新闻论坛,2016,30(3):89-91.
被引量:1
6
林嵩,赵希雯.
创业领域性别刻板印象研究框架与评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1):154-160.
被引量:3
7
谭科.
对性别刻板印象的理解与思考[J]
.才智,2017,0(13):262-262.
被引量:2
8
赵靓.
“萝莉”和“御姐”:哪个更“女人”?——语言使用者对汉语称谓语社会性别之判断和评价[J]
.中国社会语言学,2015(2):105-116.
被引量:2
9
李斌.
论民国时期苏州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女性力量[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4):70-75.
10
孙庆括.
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分析研究——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为例[J]
.课程教学研究,2019,0(4):58-63.
1
周密.
建设充满希望的新非洲[J]
.国际工程与劳务,2007(3):14-17.
2
玛利亚·萨拉波娃 美人为什么这样红[J]
.体育博览,2010(3):96-99.
3
蒋荣昌.
新闻的文学性探析[J]
.新闻界,2005(2):123-123.
被引量:4
4
秦荣国.
李白、杜甫、白居易——谁更余秋雨[J]
.网络传播,2007(6):90-90.
5
绿原.
《鲁藜研究文萃》序[J]
.新文学史料,1990,0(4):170-171.
被引量:1
6
吴野.
他伴随我们走向未来——为纪念毛泽东同志百年诞辰作[J]
.当代文坛,1993(6):7-10.
7
瞿唯诚.
商品大潮中的回声──评袁晓的小说兼谈微型小说文体的特点[J]
.高校教育管理,1994(3):117-121.
8
秦海林.
论“大散文”与“艺术散文”[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56-59.
9
空树.
等抱[J]
.文学教育(中),2016,0(9):184-185.
10
曼苗.
堕落的代价[J]
.民间传奇故事,2015,0(6):66-68.
东南传播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