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黑格尔与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市民社会"在德语中具有市民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两层含义。马克思和黑格尔都批判了现代市民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并试图通过构建一种崭新的共同体来解决问题,但这些表面的相似性却暗藏着两人理论上的根本分歧。现代市民社会的发展导致共同体的失落。黑格尔将其原因归结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分离。因此,他试图通过理性国家这种共同体来教化个体,通过有产者的思想改变来维持市民社会的存在。马克思没有囿于抽象意义上的一般市民社会,而是深入到了现实存在的打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烙印的具体市民社会。他提出了与黑格尔不同的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即通过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更高的层面上挽救经济意义上的市民社会。虽然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市民社会问题解决方式各异,但同样具有现代意义。
作者 王代月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2,共5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Frederick C Beiser.The Romantic Imperative:the Concept of Early German Romanticism[M].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 2Frederick C Beiser.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egel[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88、51.
  • 4科耶夫.黑格尔导读[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 5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 6Z.A.Pelczynski.The State and Civil Society[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52.

共引文献343

同被引文献8

  • 1丁以升.法的阶级性的理论危机[J].法学,2005(2):19-28. 被引量:9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 3萨拜围.政治学说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 4马克思思穆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 5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6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 7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 8托马斯.卡罗瑟斯,薄燕.市民社会[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7):32-35. 被引量:57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