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中国古代判例法的风格、成因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通过个案举证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古代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遵循先例"的自觉意识,善于采用归纳推理方法,从成案中抽象出一般的法律原则或规则并使"例"成文化。经验哲学、实用理性与权变文化是支持中国古代判例法发达且保持自己独特风格与精神的深层次内生动因。古代判例法在弥补成文法典不足与僵化,协调变动不居的社会民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效,直至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足以引起诸多思考。
作者 张本顺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7-162,共6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0

  • 1居正.司法党化问题[A].转见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76.
  • 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 3[宋]郑克.白话折狱龟鉴[M].孙一泳,等,译.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
  • 4明公书判清明集[C].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 5滋贺秀三.民事性法源的概括性检讨--情、理、法[A].王亚新,等,编译.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 6[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贺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 7[宋]黎靖德.朱子语类·第7册[M].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3.
  • 8谢晖.经验哲学之兴衰与中国判例法的命运[J].法律科学,2000,18(4):29-36. 被引量:26
  • 9张恒寿.略论理学的要旨和王夫之对理学的态度[J].中国社会科学,1982(4):43-50. 被引量:3
  • 10武树臣.贵族精神与判例法传统[J].中外法学,1998,10(5):25-30.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34

共引文献270

同被引文献48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