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沉默权制度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沉默权起源于西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从其提出并得到法律的确认和广泛适用,经历了漫长的道路。"米兰达"规则使沉默权制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在对沉默权的历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沉默权制度的利与弊,并对中国的沉默权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引入沉默权制度及其价值取向和规则设计,以及我们对引入沉默权制度所应持有的态度。
作者
李军
机构地区
欧洲电气电子行业办事处
出处
《滁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5-38,共4页
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
关键词
沉默权
米兰达规则
无罪推定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78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李昌道,董茂云.
西方沉默权比较研究[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1):93-99.
被引量:29
2
孙长永.
沉默权与中国刑事诉讼[J]
.现代法学,2000,22(2):18-23.
被引量:47
3
何家弘.
沉默权制度及刑事司法的价值取向[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8(4):32-45.
被引量:44
4
龙宗智.
英国对沉默权制度的改革以及给我们的启示[J]
.法学,2000(2):26-31.
被引量:106
5
樊崇义.
沉默权与我国的刑事政策[J]
.法学论坛,2001,16(3):78-82.
被引量:22
6
易延友.
沉默的自由(一)[J]
.中国律师,2000(1):50-52.
被引量:20
7
易延友.
论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J]
.比较法研究,1999,13(2):273-282.
被引量:62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宋英辉,吴宏耀.
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及其程序保障[J]
.中国法学,1999(2):117-128.
被引量:70
2
陈瑞华.
在公正与效率之间——英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最新发展[J]
.中外法学,1998,10(6):93-99.
被引量:59
3
龙宗智.
论坦白从宽[J]
.法学研究,1998,20(1):45-52.
被引量:64
4
宋英辉.
不必自我归罪原则与如实陈述义务[J]
.法学研究,1998,20(5):141-150.
被引量:104
5
熊秋红.
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与如实陈述义务之辨析[J]
.环球法律评论,1997,19(3):59-63.
被引量:32
6
易延友.
论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J]
.比较法研究,1999,13(2):273-282.
被引量:62
7
卞建林,郭志媛.
英国对沉默权的限制[J]
.比较法研究,1999,13(2):283-286.
被引量:32
8
蒋碧昆.宪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67.
9
卞建林.沉默的权利[N].南方周末,1999,8.6.
10
Jerold H.Israel.Criminal Procedure.West Group,1984,第5节.
共引文献
278
1
钱莹.
经济法与刑法调整市场行为的实体衔接[J]
.法律方法,2023(3):264-281.
2
张芯源.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实践[J]
.朝阳法律评论,2020(1):165-187.
被引量:1
3
刘燕,樊嘉禄.
“如实陈述”与“沉默权”的立法选择评析[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0-73.
4
谌东华,罗晟海.
域外文化的移植——沉默权之中国化[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3):42-44.
5
唐娟.
论我国沉默权制度的确立与限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6).
6
邹发云,任来保.
沉默权规则探微[J]
.河北法学,2001,19(5):143-146.
被引量:6
7
赵相国.
论刑事沉默权[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0(4):82-83.
被引量:1
8
房清侠.
刑讯逼供与沉默权制度[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5):39-43.
被引量:4
9
马江浩.
你有权保持沉默[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4):49-53.
10
范靓.
论公安机关的刑事侦查权[J]
.华章(初中读写),2008(16):41-42.
同被引文献
7
1
万毅.
侦查讯问程序的批判性重塑[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1):67-73.
被引量:18
2
周明.
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J]
.科学咨询,2006(10S):22-24.
被引量:1
3
徐洪军.
对中国沉默权制度的见解[J]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4):30-32.
被引量:1
4
陈恩润.论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应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2007(06).
5
闫鹏.
对于沉默权制度的立法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3):67-67.
被引量:1
6
张晓雅.
关于沉默权制度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4):68-68.
被引量:2
7
田雨松.
关于我国引进沉默权制度的理性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58-5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马嘉.
浅析刑事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构建[J]
.金田,2012(11):265-266.
2
杨新斌,王瑞达.
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探讨[J]
.知识经济,2013(12):28-28.
1
王泸宁.
关于政治思想史的体系与研究[J]
.政治学研究,1986(5):66-71.
被引量:3
2
刘道玉.
大智慧与学历无关[J]
.党的生活(河南),2015,0(14):47-47.
3
李龙.
法治模式论[J]
.中国法学,1991(6):29-35.
被引量:6
4
许红缨.
怎样看社会主义七十年——驳“失败论”和“趋同论”[J]
.科学社会主义,1990(7):57-62.
5
李长久.
对资本主义的几点认识[J]
.红旗文稿,2012(8):19-22.
被引量:3
6
陈云生.
宪法草案中的代表豁免权[J]
.法学,1982(7):16-16.
被引量:2
7
艾晓金.
西方经济学变迁与政府职能定位[J]
.编制管理研究,2000(2):46-48.
8
安连成.
人权理论的产生及历史演变[J]
.求知,1998(8):45-46.
9
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土地所有制的变革[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75,29(3):62-67.
10
行者.
共和军在战斗——北爱恐怖行动回眸[J]
.黄金时代(上半月),2002,0(5):60-62.
滁州学院学报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