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被引量:2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近十余年研究迅速,就其主要研究方面作了概述。1Bar基因及pat基因转入作物,可获得抗草丁膦烟草、番茄、小麦、水稻等;2多种植物的EPSP合成酶基因可产生抗草甘膦的突变,现Monsoto公司商品化的抗草甘膦大豆基因来源于CP4EPS会成酶基因,一些氧化、代谢酶可将草甘膦快速成无毒化合物而将这些酶基因转入作物,是获得抗草甘膦的另一余径;3植物ALS酶基因突变及酶量的过量产生,是产生抗磺酰脲及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主要原因;4土壤中一微生物的硝酸酶bxn基因,是溴苯腈的抗性基因;5植物psb基因多点突变、均可产生抗阿特拉津作物;6一些细胞色素P450及卤素酶等快速代谢除草剂,从而利用此类酶基因获得抗除草剂作物;7愈伤组织培养,悬浮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生物技术也是获得抗除草剂作物的重要手段。
出处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01-208,共8页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8

  • 1贾士荣,生物技术通讯,1997年,1期,4页
  • 2Hu C Y,Plant Cell Rep,1990年,9卷,1页
  • 3贾士荣,生物工程丛书.7
  • 4Feng P C C,Pesticide Sci,1995年,45期,203页
  • 5盐田,生物技术,1993年,6卷,21期,4页
  • 6Yu S J,Moth Pcstic Physiol,1992年,44期,74页
  • 7Zhou H,Plant Cell Rep,1995年,15期,157页
  • 8Zhou H,Plant Cell Rep,1995年,14期,482页

共引文献220

同被引文献309

引证文献25

二级引证文献23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