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玉米矮花叶病发生与蚜虫消长的关系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河北省北部,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的蚜虫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玉米蚜、禾谷缢管蚜和高粱蚜。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蚜虫向玉米田迁飞的高峰期,蚜峰过后15~20天,玉米矮花叶病迅速发展,以后趋于稳定。用药治蚜防病的关键期在5月下旬。田间未见到或刚见到蚜虫就出现的病苗是种子带毒所致,掖107自交系的病苗率在2.0%~2.5%之间,是重要的初侵染来源和远距离传播的途径,防治上应高度重视。
出处 《北京农业科学》 1998年第3期30-32,共3页 Beij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5

  • 1林肯恕.玉米矮花叶病抗性鉴定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9,22(1):57-61. 被引量:31
  • 2葛莘,张明厚.大豆花叶病毒种子传毒率测定方法的比较[J]病毒学报,1986(01).
  • 3孙怡,徐海燕,毕圻,李国玄,王志民.哈密瓜种子带毒率检测及带毒种子的热处理效果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5(01).
  • 4葛莘,张明厚.大豆花叶病毒种子传毒率测定方法的比较[J]病毒学报,1986(01).
  • 5孙怡,徐海燕,毕圻,李国玄,王志民.哈密瓜种子带毒率检测及带毒种子的热处理效果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5(01).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52

  • 1陈雨天,郭满库,朱福成,张随宽,刘文玉,余光年,陈润和.玉米矮花叶病在甘肃省局部地区回升的原因及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1994,25(2):32-33. 被引量:8
  • 2林肯恕.玉米矮花叶病抗性鉴定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9,22(1):57-61. 被引量:31
  • 3马占鸿,李怀方,裘维蕃.玉米矮花叶病毒种子传毒率检测[J].植物病理学报,1997,27(1):36-36. 被引量:10
  • 4马占鸿,李怀方,袭维蕃,李桂珍,陈柏柱,李济晨.玉米种子携带MDMV的检测[J].玉米科学,1997,5(2):72-76. 被引量:14
  • 5石银鹿 张琦.玉米矮花叶病毒的株系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1986,16(2):99-104.
  • 6苗洪芹 吴和平 等.玉米种子携带玉米矮花叶病毒[J].植物保护,1996,22(4):49-50.
  • 7马占鸿 李怀方 李贵珍.玉米矮花叶病流行规律分析及预测模型组建[A].彭于发等主编.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植物病理学研究"[C].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198—202.
  • 8高文臣 等.甘蔗花叶病毒MDB株系(SCMV—MDB)的鉴定[A].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专业委员会植物病毒组编.蔬菜病毒病害及植物病毒化学防治研究进展[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66.
  • 9马占鸿.玉米矮花叶病害问题探讨-中国MDMV的株系,花粉、种子带毒及品种抗病性[A]..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C].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999..
  • 10王振中 林孔勋 范怀中.植物病害流行生长模型预测法[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8(1):1-9.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