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构建和谐“网络社会”的伦理学思考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普及,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态——网络社会日益形成,它在极大地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树立网络社会主体正确的道德意识导向、制定系统合理的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可以有效促进和谐"网络社会"的形成,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者 郑爱龙
机构地区 安徽滁州学院
出处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2-84,共3页 Scientific Socialism
基金 郑爱龙主持的安徽省教育厅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虚拟实践教学法研究》(2009sk558)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10项发明创造改变当今世界》,《参考消息》2009年3月16日.
  • 2金镇,张继兰.网络信息传播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J].现代情报,2006,26(7):60-62. 被引量:16
  • 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618页.
  • 4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6页.

二级参考文献7

  • 1贺芳,唐魁玉.民主与法制:网络化政治生活的两个维度[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48-51. 被引量:4
  • 2李明华.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J].学术研究,2004(11):5-9. 被引量:33
  • 3周静.中国网络政治传播优势的建构:特点、体现及策略[EB].http:∥www.cmcrc.com.cn/gb/
  • 4新华社发表评论员文章: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N].人民日报,2005-02-21.
  • 5何盈.互联网作为公共领域勃兴的契机[EB].http:∥cyber.swnu.edu.cn/zwyjw/news/pop_index.asp? n_id = 690.
  • 6刘君.网络言论:互动式民主与规范管理[EB].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xsjd_ view.jsp? id = 1644.
  • 7文心.网络时代的政治学[EB].http:∥www.pcworld.com.cn/2000/back_issues/2015/1535.asp.

共引文献25

同被引文献37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