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O/W型稠油乳状液的制备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针对河南稠油制备乳状液为研究内容,根据稠油的乳化机理和O/W的制备方法,深入研究了乳化剂的选择以及乳化剂的类型、添加剂、混合方式、搅拌方式和搅拌时间等对乳状液配制的影响,优选出油水乳状液的制备条件,为室内配制乳状液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作者
陈军
陈玉祥
李刚
李国锋
机构地区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出处
《江汉石油科技》
2008年第2期28-31,共4页
Jianghan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稠油
乳状液
搅拌方式
稳定
分类号
TE358.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S972.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4
1
刘晓艳,马春曦,楚伟华,李清波,段吉国.
水包油型油水乳液的制备[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3):102-103.
被引量:31
2
朱海山,王云辉.
油水乳状液或混合液黏度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海底管道设计的影响[J]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1,13(3):9-13.
被引量:7
3
江延明,李传宪.
油水乳状液的制备[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0,19(6):21-22.
被引量:16
4
李蒙俊,姜积真.
柴油微小乳状液的制备[J]
.能源研究与利用,1997(1):29-32.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李蒙俊,姜积真.
柴油微小乳状液的制备[J]
.能源研究与利用,1997(1):29-32.
被引量:6
2
罗哲鸣.原油流变性及测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
3
古宾BE.高黏高凝原油和成品油管道输送[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
4
沈钟 王果庭.胶体与表面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5
Castro Dantas T N. Microemulsion systems applied to break down petroleum emulsions[J].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1,32:145-149.
6
戴乐蓉,龙飞.
柴油乳状液与微乳液的制备及节能效果研究[J]
.应用化学,1997,14(2):8-12.
被引量:17
7
傅大放,吴海锁.
微波辐射破乳的试验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1998,14(4):4-6.
被引量:51
8
曹晓春,王忠信.
原油破乳剂的研制现状及应用[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26(4):34-38.
被引量:28
9
胡同亮,李萍,张起凯,刘振志,叶威,赵杉林.
微波辐射法原油脱水的研究[J]
.炼油技术与工程,2003,33(2):6-8.
被引量:40
10
谢新玲,王红霞,张高勇,冯尚华.
柴油微乳化技术研究[J]
.日用化学工业,2004,34(1):13-16.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52
1
张嘉,罗浩勇.
稠油及其乳状液流变性研究[J]
.当代化工,2020(6):1150-1153.
被引量:2
2
刘优昌,毕彩丰,赵宇,高志贤,马慧杰.
系列聚酰胺-胺破乳剂对O/W型模拟含油污水破乳性能的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S1):234-236.
被引量:4
3
刘晓艳,马春曦,楚伟华,李清波,段吉国.
水包油型油水乳液的制备[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3):102-103.
被引量:31
4
苗青,袁惠新,袁小林.
含水量对油脱水型旋流器性能的影响[J]
.化工进展,2005,24(9):1063-1066.
5
杨培志,华冬梅,赵德智,张颖.
柴油微乳液研制及影响因素的考察[J]
.辽宁化工,2006,35(3):133-136.
被引量:18
6
杨培志,赵德智,华冬梅.
柴油微乳液的配制[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6,22(5):80-84.
被引量:10
7
胡涛,彭喜花,杜卫刚,冷炎.
乳化柴油的应用研究[J]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1):33-34.
被引量:6
8
黄启玉,张帆,张劲军,汪岷,白东乔.
原油水乳状液制备条件研究[J]
.油气储运,2007,26(6):49-51.
被引量:36
9
张登科,魏方林,朱国念,伍翔,徐振元.
我国农药水乳剂的发展现状及稳定机理研究[J]
.现代农药,2007,6(5):1-4.
被引量:32
10
张春生,郭睿,姚占静,包亮,张艺钟.
高分散性蒽醌乳液的制备[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1):57-6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5
1
张坤玲,李瑞珍,卢玉妹,尚平.
HLB值与乳化剂的选择[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6):20-22.
被引量:60
2
刘晓艳,马春曦,楚伟华,李清波,段吉国.
水包油型油水乳液的制备[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3):102-103.
被引量:31
3
玛蒂尔达[美]著,陈渝等译.数值方法(MATLAB版)(第三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
4
Duy Nguyen, Nicholas Sadeghi. Stable emulsion and demulsification in chemical eor flooding: challenges and best practices[C]. SPE EOR Conference at Oil and Gas West Asia. Muscat: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2012.
5
匡佩琼,尉立岗,黄延章.乳状液驱油实验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8(3):64-67.
6
李玉林,苏立.
乳化液膜稳定性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35(5):3-5.
被引量:2
7
杨东东,岳湘安,张迎春,杨建元.
乳状液在岩心中运移的影响因素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3):28-30.
被引量:11
8
康万利,刘述忍,孟令伟,王志伟,周阳.
自发乳化微观驱油机理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3):99-102.
被引量:18
9
孙春柳,康万利,刘卫东,萧汉敏.
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2(2):134-137.
被引量:36
10
赵修太,白英睿,王增宝,尚校森.
乳状液体系在油田中的应用综述[J]
.中外能源,2011,16(11):45-50.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2
1
杨兴渝.
正交试验用于乳状液稳定性能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6):16-17.
2
李实,端祥刚,侯吉瑞,程婷婷,俞宏伟,徐海霞.
耐温耐盐乳状液驱替体系性能研究[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4,27(2):59-64.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吴文祥,董雯婷,吴鹏.
二元复合体系组分对乳状液类型及稳定性影响[J]
.当代化工,2015,44(12):2733-2735.
被引量:7
2
张红艳,康万利.
阳离子对两亲聚合物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J]
.当代化工,2018,47(8):1596-1599.
被引量:7
3
史胜龙,王业飞,温庆志,赵冀,李洋,旷曦域.
微泡沫直径与地层孔隙直径的匹配关系[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2(5):114-125.
被引量:7
4
苑光宇.
化学驱乳化机理及乳化驱油新技术研究进展[J]
.日用化学工业,2019,49(1):44-50.
被引量:13
5
钱志鸿,马惠,蒋平,张磊,冯可心,郭凯.
乳液流体在石油开发中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2021,50(10):2449-2452.
被引量:1
6
奎智斌,荣新明,王春林,杜勋,张洪菁,吴广.
纳米乳状液分流技术在海上油田的研究及应用[J]
.石油化工应用,2023,42(4):41-48.
1
于洪喜,林立,刘敏.
稠油乳状液稳定性实验研究[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10):16-17.
被引量:16
2
侯建平,李杰图,谢小强.
乳状液形成机理及其在原油集输中的应用[J]
.河南科技,2010,29(5X):43-43.
3
张建军.
乳化沥青的性能及应用[J]
.甘肃化工,2001,15(4):149-152.
被引量:2
4
于兆滨.
石油化工企业储罐搅拌方式的比较[J]
.石油商技,2006,24(4):80-83.
被引量:7
5
熊彪.
面点制作中的乳化机理[J]
.中国烹饪,1992(11):25-26.
6
熊彪.
面点制作中的乳化机理[J]
.中国食品,1992(11):30-31.
7
吕涯,严正泽.
润滑油的乳化及其抗乳化性能的测定方法[J]
.石油商技,1994,0(2):11-13.
被引量:6
8
刘忠运,陆晓锋,汤超.
某油田稠油乳化液稳定性实验研究[J]
.杭州化工,2009,39(4):31-33.
被引量:1
9
陈玉祥,潘成松,王霞,廖长永.
O/W型TR-02稠油乳状液的配制及静态稳定性评价[J]
.海洋石油,2009,29(2):51-54.
被引量:4
10
尹兴林,贾文,于唯,董元虎.
制备工艺对微乳化柴油稳定性能的影响[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37(17):25-28.
被引量:1
江汉石油科技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