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化认同: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工程 被引量: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凝聚、激励与引导,离不开这个国家的民众或民族成员献身祖国的炽热情怀。催生这种强大意识和精神动力的因素,可以是自然血统、经济利益和政治动力,也可以是精神文化和道德情感,但以文化的整合、认同的作用最为基础和恒久。
作者 杨玉玲
出处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9年第7期10-11,共2页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32

  • 1王仲孚.历史认同与民族认同[J].历史教学问题,2001(1):64-67. 被引量:14
  • 2曾维希,张进辅.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异域文化下的心理适应[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2):82-86. 被引量:68
  • 3胡春铮,柴华.细读“中国印·舞动的北京”[N].北京日报,2003-8-15.
  • 4余玮 郭春宁.终于交卷了.大地,:98-99.
  • 5王小星.奥运新会徽评选历时16个月奥委会主席称完美[N].北京晨报.2003-8-2.
  • 6王建新.中国印·舞动的北京[N].人民日报,2003-8-4.
  • 7梅宁华.对“新爱国主义”本质的思考[N].北京日报,2009-8-03.
  • 8北京市老龄委员会.北京市2007年老龄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M].2008.
  • 9江泽民.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342.
  •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294).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2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