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西方区域经济学述评(下)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侧重点是区域增长的动力机制及其区际差异问题。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一般被置之于其理论框架的之内,作为影响区域增长或发展过程的一个变量。由于各学者研究的角度和所考察的对象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发展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发展阶段理论、输出基础理论、增长极理论、累积因果理论、中心——外围模式和新古典模型。
作者
魏后凯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出处
《开发研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4-59,共6页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理论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7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97
1
张鸿雁.
“大上海国际化都市圈”的整合与建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差序化格局创新研究[J]
.社会科学,2007(5):4-13.
被引量:29
2
李仁贵.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理论与政策研究[J]
.经济研究,1988,23(9):63-70.
被引量:45
3
洪银兴.
产业结构的平衡态和高度化[J]
.上海经济研究,1988(2):9-14.
被引量:2
4
毛艳华.
泛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调机制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103-108.
被引量:29
5
李春芬.
区际联系──区域地理学的近期前沿[J]
.地理学报,1995,50(6):491-496.
被引量:71
6
蒲英霞,马荣华,葛莹,黄杏元.
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的江苏区域趋同时空演变[J]
.地理学报,2005,60(5):817-826.
被引量:160
7
熊贤良.
促进区际平衡发展的机制:理论及证据[J]
.生产力研究,1996(1):32-36.
被引量:3
8
阎小培.
信息网络对企业空间组织的影响[J]
.经济地理,1996,16(3):1-5.
被引量:26
9
金煜,陈钊,陆铭.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
.经济研究,2006,41(4):79-89.
被引量:656
10
白永秀,任保平.
区域经济理论的演化及其发展趋势[J]
.经济评论,2007(1):124-130.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8
1
王必达.
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演变与启示[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20(4):18-24.
被引量:2
2
罗守贵.
中心地—腹地系统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6):1-6.
被引量:3
3
张燕,徐建华,吴玉鸣.
地理空间效应视角下的后发经济区趋同研究——以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
.经济地理,2011,31(12):1981-1987.
被引量:14
4
万红燕.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7-12.
5
陈四辉.
共生视角下的“环北部湾”区域产业合作研究[J]
.科技和产业,2014,14(8):7-15.
被引量:1
6
曹芳东,黄震方,王坤.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际旅游增长的趋同与趋异研究[J]
.经济管理,2015,41(5):120-128.
被引量:6
7
孙吉乐,张飞霞.
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文献综述[J]
.财会研究,2017,0(10):65-68.
8
送言.
新古典主义区域增长理论评介——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J]
.科学.经济.社会,2004,22(1):16-1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罗宏翔,张彦龙.
云南省民族自治州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分析[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24(1):32-37.
被引量:6
2
冯社苗.
基于物流海拔理论的枢纽陆港布局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23-28.
被引量:2
3
王兴明.
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增长动力问题——以百色市为例[J]
.中国市场,2012(35):40-46.
被引量:2
4
张婷,李红.
珠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13,27(7):62-66.
被引量:6
5
刘正兵,刘静玉,何孝沛,王发曾.
中原经济区城市空间联系及其网络格局分析——基于城际客运流[J]
.经济地理,2014,34(7):58-66.
被引量:54
6
戴其文,魏也华,宁越敏.
欠发达省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J]
.经济地理,2015,35(2):14-21.
被引量:25
7
曹芳东,黄震方,王坤.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际旅游增长的趋同与趋异研究[J]
.经济管理,2015,41(5):120-128.
被引量:6
8
陶庆先.
文化产业异业合作模式、路径及其发展对策研究——基于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实证分析[J]
.求索,2015(3):48-52.
被引量:2
9
顾先问,冯南平,张爱萍.
中国区域“四化”协调发展收敛性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16,38(2):40-44.
10
张伟丽,覃成林.
基于时空耦合视角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6,32(2):77-82.
被引量:6
1
杨羽馨.
巴西与我国台湾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比较分析[J]
.企业经济,2010,29(9):121-123.
2
李伟.
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理论研究[J]
.特区经济,2007(2):120-122.
被引量:1
3
赖晓飞,邱耕田.
建立完整的发展学学科体系[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1):152-156.
被引量:4
4
杜锦锦,金晶瑜.
国内外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研究[J]
.政策瞭望,2008,0(7):35-37.
被引量:6
5
林红玲.
论新制度经济学革命[J]
.社会科学辑刊,2000(1):45-47.
被引量:2
6
罗冠男.
论人力资本与政策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J]
.经济视角,2013,32(3):42-44.
7
李文森,姚盛敏,谢宁.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金融支持[J]
.中国金融,2010(15):56-57.
被引量:3
8
韩启祥,杜威,张建强,李力.
创新与集聚——“十一五”时期加快我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J]
.天津经济,2006(1):12-16.
被引量:1
9
陈世斌,袁山林.
累积因果理论与区域经济合作——兼谈浙江区域经济准备[J]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2(4):12-15.
被引量:1
10
王宏亮,王金辉,姜美芳.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J]
.北方经贸,2010(5):31-32.
被引量:1
开发研究
199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