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察异以求会通--熊十力与西方哲学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熊十力强调哲学的"国民性",主张在精通中西哲学传统的基础上,求得中西会通,"融摄"西方哲学,结合中哲"归极证会"与西哲"精于思辨"的优点,构建现代中国哲学。《新唯识论》即是熊十力对这一主张身体力行的成果。虽然熊十力哲学中存在着随意附会与本质主义化约论两方面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哲学问题确如熊十力所言,多为普遍的,只是不同哲学家切近的方式不同,因此像"道"与"存在"这样的概念虽是特殊的,却可以被另一套哲学话语翻译。西方哲学的最大长处在于包容内在自我批判与外向时代批判的批判精神,熊十力是第一个对现代性有自觉批判意识的中国哲学家。虚心容纳西方哲学,首先应容纳哲学的批判精神,只有用共同的哲学话语与别人讨论人类共同的问题,中国哲学才可以实现现代化和世界化。
作者 张汝伦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31,共8页 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12]熊十力:《十力语要初续》,台北乐天出版社1971年版,第22、17页.
  • 2熊十力.《中国历史讲话·中国哲学与西洋科学》.第139页.
  • 3熊十力.《十力语要》.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第185页.
  • 4王国维:《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见《王国维文学美学论文集》,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 5张汝伦.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也谈中国哲学研究中的“反向格义”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4):60-76. 被引量:37
  • 6冯友兰.《新理学》.《三松堂全集》第四卷.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页.
  • 7冯友兰.《新理学》[A]..《三松堂全集》第四卷[C].,.第11页.
  • 8张汝伦.概念是普遍的吗?——比较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J].哲学研究,2008(8):97-102. 被引量:3
  • 9牟宗三.《政道与治道》,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第53页.
  • 10熊十力.《答张东荪》.熊十力.《十力语要》.第58页.

二级参考文献49

  • 1刘立群.“本体论”译名辨正[J].哲学研究,1992(12):72-74. 被引量:22
  • 2刘笑敢.“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诠释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43(2):76-90. 被引量:99
  • 3熊十力.《明心篇》[A]..《体用论》[C].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50,763页.
  • 4蒯因.1987年,《从逻辑的观点看》.江天骥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 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三松堂全集:第2卷.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5.
  • 6金岳霖学术论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81.
  • 7周予同.孔子//蔡尚思主编.十家论孔.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22.
  • 8[美]大卫·福莱.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二卷):从亚里士多德到奥古斯丁.冯俊,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7.
  • 9Aristotle. Metaphysics.
  • 10汪子嵩,王太庆.关于“存在”和“是”//宋继杰.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上卷.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72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