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杨树新品系中潜3号在浙南龙泉林区引种造林试验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杨树新品系中潜3号是一种速生树种,通过浙南龙泉林区7年引种试验,结果表明:七年生杨树平均胸径16.9cm,平均高13.5m,蓄积352.2m3/hm2,其生长量远高于当地造林树种杉木、枫香,可作为河流两岸和公路沿线绿化造林的首选树种,在短期内可产出大量杂木材,满足当地木材加工业及食用菌产业的需求,保护浙南林区瓯江流域生态环境。
作者
刘荣松
张先祥
周仁亮
王建隆
刘龙友
机构地区
浙江省龙泉市林业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3期193-193,196,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中潜3号杨树
引种造林
效果
浙南龙泉林区
分类号
S72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周正火.
不同杨树品种造林试验初报[J]
.安徽林业科技,2006(3):21-22.
被引量:2
2
唐万鹏,漆良华,郑兰英,李惠宝,王月容.
不同密度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的主伐年龄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2004,33(C00):37-42.
被引量:7
3
张俊达,刁强,赵文刚,杨国娟.
杨树扦插育苗适宜密度的试验[J]
.防护林科技,2004,17(z1):41-42.
被引量:3
4
邹济舟,陈冬民,刘恒贵,佘光晟.
杨树新品种苗期对比试验初报[J]
.湖北林业科技,2003,32(3):8-10.
被引量:4
5
李文贵,白宝华,林文和,赵风茹.
六个杨树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初报[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3):29-30.
被引量:1
6
吴丽娟.
速生杨树品种生长差异性研究[J]
.河北林业科技,2002(3):4-6.
被引量:6
7
谭金英.
中潜3号杨树山区育苗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2002(4):24-25.
被引量:1
8
赵丹宁.
三个杨树优良品种[J]
.农家顾问,2002(3):22-23.
被引量:1
9
郭良城,谭发奋.
中潜3号杨树在鄂西山区适应性试验[J]
.林业科技开发,2001,15(1):42-43.
被引量:2
10
刘盛全.
不同栽植密度对意杨人工林木材性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4):374-379.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徐宏远,郑世锴.
Ⅰ-72杨人工林的投入产出及经济成熟龄[J]
.林业科学研究,1991,4(5):539-544.
被引量:5
2
柴修武,黄洛华,陆熙娴,谢国恩.
集约栽培13种白杨无性系幼龄材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2,5(1):39-46.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26
1
郭明辉,闫丽,李海英,王金满.
培育措施对人工林樟子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3):79-82.
被引量:6
2
赵亚男,马胜国,张建国.
造林密度对杨树木材性质的影响[J]
.山东林业科技,2006,36(2):96-97.
被引量:5
3
熊大茂,熊新华.
沙洋县意杨病虫害的防治现状、潜在问题与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139-140.
4
王鹏程,涂炳坤,沈宝仙,李维华,程维金,王惠珍.
杨树人工用材林栽培模式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6):73-78.
被引量:9
5
闭梅松,邱坚.
云南木竹材材质的研究现状[J]
.山东林业科技,2007,37(4):56-59.
6
刘杏娥,王小青,江泽慧,任海青,费本华.
初植密度对小黑杨人工林生长和材质的影响以及材质评价模型的建立[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6):161-166.
被引量:13
7
胡绪森,胡兴宜,郑兰英.
江汉平原杨树产业发展状况与前景[J]
.防护林科技,2008,21(3):89-90.
被引量:8
8
魏蕾,曹帮华,李建华,王勇,张玲,秦永建.
3个杨树无性系生长特性的比较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9(2):229-232.
被引量:11
9
陶延珍,苏世平,李毅.
箭胡毛杨插穗长度与苗木生根及生长的相关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43(3):117-120.
被引量:13
10
李文娟,宫守飞,黄庆丰,李宝.
不同杨树无性系苗期生长比较[J]
.林业科技开发,2009,23(5):79-8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1
1
梁彦,黄东森,缪玉春,吴道清.
中潜3号、2号杨树杂交育种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1993,22(1):1-5.
被引量:7
2
柳新红,何林,何小勇,练发良,王军峰.
杨树8个无性系引种苗期试验评价[J]
.浙江林业科技,2004,24(6):15-17.
被引量:4
3
乌凤章,滕文飞,王贺新,陈英敏.
杨树新无性系引种苗期试验[J]
.辽宁林业科技,2005(2):23-24.
被引量:2
4
何承忠,张志毅,安新民,李善文.
我国杨树育种现状及其展望[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4):86-89.
被引量:23
5
顾炳贤,何碧华,徐升华,华克达,周建.
速生杨树无性系丰产育苗技术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1997,17(3):39-41.
被引量:2
6
张树礼,朱北镇,郭乃荣,李俊霞.
黑杨派杨树新无性系苗期试验[J]
.林业科技开发,2007,21(5):89-90.
被引量:2
7
何晓华,辜云杰,张懿琳,罗建勋.
嘉陵江流域杨树无性系引种苗期试验初步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2013,34(4):30-32.
被引量:4
8
郭良城,谭发奋.
中潜3号杨树在鄂西山区适应性试验[J]
.林业科技开发,2001,15(1):42-43.
被引量:2
9
谭金英.
中潜3号杨山区壮苗培育技术[J]
.林业科技开发,2002,16(2):52-53.
被引量:1
10
周志军,王洪梅,李振见.
杨树新无性系苗期试验[J]
.防护林科技,2014,27(3):3-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余国民,肖纪军,刘伟,章丽红,李苏春.
‘中潜 3 号’杨树在浙西南山区的适应性试验[J]
.浙江林业科技,2023,43(3):102-106.
1
吴瑞云,杨维平.
不同杨树新品系生长量的方差分析[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7(4):16-18.
被引量:2
2
于一苏,傅军.
中涡1号等6个杨树新品系苗期试验初报[J]
.安徽林业科技,1993(2):4-7.
被引量:1
3
李厚芳,王贺峰.
杨树新品系在淮北地区引种栽培试验初报[J]
.安徽林业科技,2000(4):17-18.
4
王建功,王可华.
杨树新品系栽培试验初报[J]
.林业科技开发,1999,13(5):52-53.
5
张娟,黄善新.
杨树新品系栽培试验初报[J]
.安徽林业科技,1996(2):10-11.
6
邢亚娟,王庆贵,张东来.
窄冠杨树新品系的生物学特性[J]
.林业科技,2007,32(4):15-16.
7
徐志彬,段江萍,曾伟光,项松平,王剑,潘增云,王成辉.
瓯江彩鲤网箱饲养试验[J]
.内陆水产,2003,28(10):11-11.
被引量:3
8
冯晓萍.
田鱼人工繁殖技术[J]
.科学养鱼,2004,26(5):8-8.
被引量:2
9
刘俊龙,吴中能,于一苏,苏晓华,边艳霞,苗婷婷.
江淮杨树新品系材性研究[J]
.安徽林业科技,2015,41(4):6-8.
被引量:2
10
李晓艳,邢亚娟,王庆贵,田新华.
窄冠杨树新品系区域化试验[J]
.林业科技,2007,32(4):17-18.
被引量:1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