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例分析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科学评价是发现产业自主创新问题、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和依据。文章建立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方法,并以天津市医药制造业为例进行了评价分析。
作者
张莉
和金生
机构地区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5-157,共3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基金
天津市科委计划项目(07ZLZLZT0500)
关键词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指标体系
医药制造业
分类号
F273.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17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2
1
任彪,李少颖,梁婉君.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28(6):47-55.
被引量:14
2
刘祥敏,陈柳钦.
天津医药制造业竞争力分析——兼对津京沪医药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比较[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3(06m):27-32.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陈劲.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J]
.科研管理,1994,15(2):32-34.
被引量:236
2
谢明权,李兴华,廖兆龙,曾祥效,方秀文,张鹏,梁宇宁,张金水,林晓涌,刘长虹.
广东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与比较[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11(10):82-90.
被引量:2
3
沈文京.
科技投资: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保证[J]
.中国科技投资,2006(4):22-23.
被引量:5
4
倪光南.
倪光南:加强科技自主创新,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3):24-26.
被引量:1
5
孔凡保.
技术后发优势与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3):34-37.
被引量:6
6
张义梁,张嵎喆.
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经济学家,2006(6):28-34.
被引量:46
7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5~2006[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共引文献
15
1
陆根尧,云鹤.
基于要素密集度视角的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0(S2):295-304.
被引量:5
2
许娟,孙林岩,何哲.
基于DEA的我国省际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及相对优势产业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30-33.
被引量:13
3
谭双顺,谭晓茹.
论湖南省医药制造业的竞争策略[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9(4):127-129.
4
曹洪军,赵翔,黄少坚.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9(9):105-114.
被引量:74
5
张继宏,罗玉中.
国家集成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J]
.改革,2009(10):80-84.
被引量:3
6
王砚羽,邹仁余,张卓.
我国三大经济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9,24(11):60-64.
7
梁东黎.
基于投资收益的技术进步结构及测度新方法研究[J]
.经济学家,2010(6):24-30.
被引量:4
8
梁东黎.
江苏、浙江两省技术进步比较研究[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59-64.
9
李国富,汪宝进.
科技人力资源分布密度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144-148.
被引量:19
10
汪宝进.
区域创新能力与科技人力资源密度的关系研究[J]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4):84-8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17
1
黄宗远.
区域产业创新“涌现”与创新维治理机制研究[J]
.经济问题,2008(1):19-23.
被引量:4
2
李国英.
什么是投影寻踪[J]
.数理统计与管理,1986,5(4):21-23.
被引量:16
3
李雨.
区域自主创新体系运营机制初探[J]
.消费导刊,2009,0(14):213-213.
被引量:1
4
陈晓红,彭佳,吴小瑾.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研究[J]
.财经研究,2004,30(11):5-15.
被引量:102
5
陈劲.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J]
.科研管理,1994,15(2):32-34.
被引量:236
6
叶根洋.
我国服装产业发展趋势探究[J]
.四川丝绸,2005(1):33-35.
被引量:4
7
孔令友.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健全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J]
.南京社会科学,2006(7):45-49.
被引量:8
8
孙冰,吴勇.
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实例的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06,19(4):17-19.
被引量:20
9
夏维力,孙晓菲.
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创新路径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6(11):151-155.
被引量:18
10
张炜,杨选良.
自主创新概念的讨论与界定[J]
.科学学研究,2006,24(6):956-961.
被引量:79
引证文献
11
1
姚小芹,崔维军.
基于投影寻踪的重化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9):10-13.
被引量:1
2
张祥.
创新投入对芜湖市工业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
.物流科技,2013,36(5):36-40.
3
高锡荣,黄娜.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异与创新转型的产业类型选择[J]
.产经评论,2014,5(3):5-16.
被引量:3
4
张治栋,甘卫平.
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4):11-16.
被引量:6
5
刘海燕,赵洪珊,杨磊.
纺织服装行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毛纺科技,2016,44(9):61-65.
被引量:5
6
王建飞,项莹.
基于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浙江省医疗器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86-88.
7
叶莉,王奥明,荣宇浩.
基于突变级数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障碍诊断——以我国30省市区为例[J]
.工业技术经济,2018,37(1):93-102.
被引量:6
8
张淑娟.
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建议[J]
.当代经济,2017,34(1):62-65.
被引量:1
9
杨磊,赵洪珊.
家纺产业创新路径研究[J]
.现代商业,2017(25):106-107.
10
张海涛,侯奇华,蒋翠侠.
基于安徽省各地市面板数据的产业转移对承接地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分析[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5(3):28-3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楼文高,熊聘,乔龙.
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建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6):166-171.
被引量:3
2
查正运.
基于模型驱动的汽车电子软件开发方法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5(25):76-76.
3
梁双陆,梁巧玲.
实物资本类型与我国区域产业创新效应差异比较[J]
.产经评论,2015,6(5):5-19.
被引量:5
4
孟东涛.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合作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8):39-41.
5
蒋振威,王平.
海南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空间差异性分析——基于2009—2014年海南18个市县面板数据[J]
.经济地理,2016,36(11):24-30.
被引量:26
6
魏钢焰.
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探讨——基于321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
.科技与管理,2016,18(6):16-22.
7
王建飞,项莹.
基于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浙江省医疗器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86-88.
8
叶莉,王奥明,荣宇浩.
基于突变级数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障碍诊断——以我国30省市区为例[J]
.工业技术经济,2018,37(1):93-102.
被引量:6
9
晁晓筠,刘海涛,夏宗洋,李德根.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熵权系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19(3):56-62.
被引量:6
10
杨磊,赵洪珊.
家纺产业创新路径研究[J]
.现代商业,2017(25):106-107.
1
乔俊丽,毕常振.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综述[J]
.职业圈,2007(12):67-68.
2
胡海波.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研究综述[J]
.中国商贸,2012,0(06X):249-250.
被引量:3
3
黄爱青.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
.现代营销(下),2016(8):142-142.
4
丁永波,周柏翔.
提高吉林老工业基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J]
.中国科技论坛,2008(9):37-40.
被引量:3
5
傅为忠,金韬.
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安徽的对策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9(S1):338-343.
被引量:4
6
陈力.
谁是中国自主创新体系的主体——《中国产业自主创新实证研究》评介[J]
.中国民商,2016,0(2):91-91.
7
林莉,王瑜杰,董美霞.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利益相关者协同创新策略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3,32(10):3-7.
被引量:3
8
高锡荣,黄娜.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异与创新转型的产业类型选择[J]
.产经评论,2014,5(3):5-16.
被引量:3
9
丁永波,周柏翔,崔宏桥.
吉林老工业基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机制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22):82-85.
被引量:1
10
廉国恩,赵劼,刘晓红.
廊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7,38(3):11-13.
被引量:3
科技管理研究
2009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