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活着》看余华转型后的探索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余华的小说创作发生了由先锋写作向现实写作的转型。本文通过对先锋文学转型必然性和余华《活着》的解读,比较余华的现实写作和以往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对余华转型探索进行分析,从而证明余华的转型标志着以余华为代表的中国先锋作家走出西方的影响,在先锋文学本土化的探索之路上不断成熟。
作者
姬玉
机构地区
河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科教文汇》
2009年第21期246-246,共1页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关键词
余华
转型
现实主义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3
1
赵书影.
先锋文学的本土化探索——对余华小说转型的思考[J]
.南方论刊,2008(3):96-97.
被引量:5
2
彭涛.
余华——执着的先锋者[J]
.湘潮(理论版),2008(2):66-68.
被引量:2
3
陈思和,张新颖,王光东.
余华:由“先锋”写作转向民间之后[J]
.文艺争鸣,2000(1):68-70.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5
1
莫言.
清醒的说梦者——关于余华及其小说的杂感[J]
.当代作家评论,1991(2):30-32.
被引量:41
2
张英.
写出真正的中国人——余华访谈录[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1999,0(10):98-104.
被引量:17
3
高玉.
余华:一位哲学家[J]
.小说评论,2002(2):87-92.
被引量:9
4
叶立文,余华.
访谈:叙述的力量——余华访谈录[J]
.小说评论,2002(4):36-40.
被引量:82
5
叶立文.
颠覆历史理性——余华小说的启蒙叙事[J]
.小说评论,2002(4):40-45.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33
1
徐洪军.
苦命少年的归乡之路——论余华九十年代长篇小说中的少儿形象[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2):40-42.
被引量:1
2
李昂.
论道家精神在余华小说中的显现——以《活着》为个案[J]
.作家,2010(24):2-5.
被引量:1
3
李文昕.
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看余华对民间伦理的认同[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4):124-124.
被引量:4
4
叶立文,余华.
访谈:叙述的力量——余华访谈录[J]
.小说评论,2002(4):36-40.
被引量:82
5
李谋冠.
胜利大逃亡的背后——从余华小说主题的变化看先锋小说的演变[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6):32-35.
6
彭爱华.
近十年余华研究述评[J]
.宜宾学院学报,2006,6(4):58-62.
被引量:4
7
邹艳琴.
论余华小说中的几类人物意象[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94-97.
被引量:2
8
张崇员,吴淑芳.
20年来余华研究综述[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5):53-58.
被引量:3
9
李钦彤,王晓丽.
从反叛到皈依--论余华小说的家庭书写[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29-33.
被引量:2
10
王萍.
余华作品语言研究综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45-4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2
1
徐济民.
余华小说的叙事艺术[J]
.时代文学,2009(4):17-18.
被引量:1
2
严光德.
“家”与“漂游”的二重奏——试析余华小说中的两个主题意向[J]
.时代文学,2009(17):158-159.
被引量:1
3
王林.
论余华《活着》的叙事艺术[J]
.青年文学家,2009(12):51-52.
被引量:4
4
张无畏.
从《兄弟》看余华小说中的苦难问题[J]
.成功,2009(2):288-289.
被引量:3
5
萧然.
近观美国[J]
.全国新书目,2009,0(19):32-32.
被引量:1
6
杨小滨.
欲望主体与精神残渣 对《兄弟》的心理-政治解读[J]
.上海文化,2009(6):24-38.
被引量:6
7
杨婷.
《活着》的道家思想初探[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93-194.
被引量:4
8
龚叶芳.
从精英向大众撤退——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余华创作的转型现象[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2):350-351.
被引量:1
9
叶淑媛.
论余华小说“活着”意象的意义[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1):148-151.
被引量:5
10
王艳艳,高淮生.
孤寂的童年与冷酷的写作——论童年经验对余华小说创作的影响[J]
.电影文学,2009(3):135-13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史莉娟,刘琳.
在裂变与沉淀中行进——2009年余华研究综述[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5):57-6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赵自云.
先锋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合法性地位的建构[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3):90-94.
2
王永兵.
从川端康成到卡夫卡——余华小说创作的转型与新时期小说审美范式的变化[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2):21-28.
被引量:8
3
宋立国.
试析余华《兄弟》的创作困境[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4):23-25.
4
谢国平.
人性的异化与爱的救赎:余华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4):25-27.
5
姜晶.
余华转型的契机——谈《在细雨中呼喊》中的生命尊严[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2):15-16.
6
冯亚.
关于余华小说主题研究[J]
.艺术科技,2015,28(12):19-19.
被引量:1
7
张爱华.
《活着》电影改编与小说原著的苦难方式[J]
.电影文学,2017(5):117-119.
被引量:1
8
张玥.
试论余华小说叙事视角的变化[J]
.小品文选刊(下),2015,0(12):36-36.
1
赵书影.
先锋文学的本土化探索——对余华小说转型的思考[J]
.南方论刊,2008(3):96-97.
被引量:5
2
李杰.
约瑟夫·海勒与中国先锋作家创作历程之探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9):102-103.
3
马健赫.
浅析《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J]
.作家,2013,0(08X):98-99.
被引量:1
4
刘锦丽.
威廉·福克纳影响下的中国先锋作家先锋叙事探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1):136-137.
5
李杰.
海勒和中国先锋作家在哲学层面上的对比[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7):90-90.
被引量:1
6
陶方宣.
寂寞文章[J]
.领导文萃,2007(4):164-167.
7
贺婷婷.
先锋作家对现实的逃避及出路[J]
.文学教育,2013(24):36-37.
8
戴冠青.
职场美女的现实写作[J]
.泉州文学,2012(3):124-125.
9
张勐.
《大师和玛格丽特》与中国当代先锋叙述的转型[J]
.中国比较文学,2015(3):179-186.
10
熊修雨,张晓峰.
论九十年代余华写作的转型[J]
.学术探索,2004(2):118-120.
被引量:1
科教文汇
2009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