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7-50,共4页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同被引文献13
-
1曾晖,周慧.全面发展观与能力本位观——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27(6):87-90. 被引量:5
-
2杨通,范新会,王正品.材料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71-73. 被引量:29
-
3卢红学.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职教论坛,2005,21(05X):8-10. 被引量:107
-
4李旭荣.按专业大类培养人才 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12):205-206. 被引量:6
-
5马庆发.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基于哲学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1):9-13. 被引量:38
-
6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
7N.lumann.Risk:A Sociological Theory[M].Berlin:de Gruyter,1993年.
-
8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录[C].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60
-
9尚俊玲,陈维平,李元元.中国铸造行业发展战略分析[J].铸造技术,2007,28(10):1386-1389. 被引量:10
-
10康全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7):21-24.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7
-
1史锋,施智明.可持续发展视阈下高职学生软技能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182-184. 被引量:2
-
2王浓章.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定位教育研究[J].民族论坛,2009(11):46-47.
-
3叶鉴铭,梁宁森,周小海.“校企共同体”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新探索[J].职教论坛,2010,26(25):37-41. 被引量:38
-
4许浩.多证制教育下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57-59. 被引量:1
-
5施智明.高职教育中职业迁移能力的开发与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6):133-135. 被引量:16
-
6徐元康.加强制度创新 提高就业水平——基于我国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经济学分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7(4):6-10.
-
7尹桂波.基于工作的“三个系统化”开发高职工学结合课程的理念与方法[J].纺织服装教育,2013,28(1):26-28.
-
8曾谊晖,刘忠伟,姚实,汪士雄,唐立军.基于价值链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材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97-99. 被引量:2
-
9张志清,孙宏.纺织品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J].内江科技,2014,35(12):132-133. 被引量:1
-
10周永莲,张方林.校企深度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5(2):145-150. 被引量:32
-
1晚安[J].当代学生(读写),2014,0(7):124-124.
-
2夏十七,humen.那年的风,很安静[J].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07,0(11):13-17.
-
3语枫,柳佩.四月的栅栏[J].意林(少年版),2014(7):1-1.
-
4张懿.老师,您是一首歌——献给第22个教师节[J].初中生辅导,2006,0(27):1-1.
-
5朱委雅.因为尊重所以柔化[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下半月),2008,0(8):34-36.
-
6《爸爸的爱,在身边,也在心里》[J].时尚育儿,2016,0(6):12-12.
-
7马文芝,边立云.柔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社会需要的多样化人才[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4,21(1):51-54. 被引量:1
-
8周茂林.学校柔化管理:情理信乐[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1,0(Z1):12-15.
-
9唐益萍.分层教学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J].校园英语,2017,0(12):115-115.
-
10谢佳.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2):5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