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生观教育的前提性确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生观教育的前提就是对人生观进行科学的理解。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人生观教育内容突破传统的局限,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人的存在和生活进行科学解释和现实指导。对科学人生观的理解应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根基,从人的存在状态、人的生活困惑和人的终极意义追求中总体概括人生观,为人生观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作者
于晓权
赵红
机构地区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空军航空大学社会科学系
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9年第15期38-41,共4页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人生观
实践
生活世界
价值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李桂梅.
和谐社会的人生观教育[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7(6):40-45.
被引量:8
2
万斌,罗许成.
当代人生观问题的哲学反思[J]
.哲学研究,2006(2):75-77.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周中之.
和谐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生观[J]
.伦理学研究,2006(1):7-10.
被引量:3
2
张卫,李利,甄霜菊.
论心理素质提高与和谐社会建设[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44-147.
被引量:1
3
[8][美]弗兰克·梯利.伦理学概论(何意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卷二十-第91-92页.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52.
6
甘绍平.伦理智慧[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142.
共引文献
12
1
吴远.
学会生活——家政学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2):73-75.
2
姚飞.
生活方式教育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7):14-16.
被引量:1
3
李桂梅.
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思考[J]
.伦理学研究,2009(3):86-90.
被引量:8
4
于晓权,赵红.
人生观教育的前提性确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J]
.教育评论,2009(4):72-74.
5
龚长宇.
道德社会化探析[J]
.伦理学研究,2009(6):50-54.
被引量:7
6
李桂梅,张翠莲.
试论当代社会人生观教育的基本取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1(6):20-23.
被引量:5
7
朱小芳.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型策略探赜[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4(6):23-24.
被引量:8
8
李桂梅,张倩.
当代社会幸福观教育的着力点[J]
.云梦学刊,2015,36(5):103-106.
被引量:1
9
张蕊.
小学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卷宗,2015,5(11):211-212.
10
王金琴.
浅析树立世界观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J]
.经营管理者,2011(20):347-347.
同被引文献
5
1
A·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2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6页.
3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克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9年,42页.
4
俞世伟、白燕:《规范·德性·德行--动态伦理道德体系的实践理性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87页.
5
戴锐.
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理论逻辑与实践策略[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9):28-3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张鹏.
论德性与人生观教育的互动[J]
.教育评论,2012(2):9-1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孟国忠.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德性培育[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3):21-27.
被引量:3
1
于晓权,赵红.
人生观教育的前提性确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J]
.教育评论,2009(4):72-74.
2
朱乐喜,尹姿云.
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中国报业,2012,0(03X):267-268.
被引量:3
3
原建琦.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相长之策略[J]
.考试周刊,2008,0(29):156-158.
4
雷珍,关翠玲.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J]
.品牌,2014(6):190-190.
被引量:2
5
白立强.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野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发展[J]
.教育探索,2007(4):4-6.
被引量:13
6
张琳,刘阳,彭立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思考[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11):164-166.
被引量:1
7
吴正勇,黄玮.
重视人文关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教育探索,2010(1):127-129.
被引量:20
8
包昆荣.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构建[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4):393-397.
被引量:3
9
刘厚政,赵发宝.
送给学生一面科学人生观的镜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9,15(S1):95-98.
10
丁汉芹.
浅析物理学史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J]
.读天下,2016,0(17):384-384.
思想理论教育
2009年 第1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