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发。使学院派学者真正地关注起平民文学、民间文学来。1918年2月.北京大学由蔡元培校长亲自发出启事,征集近世歌谣,以期历来难登大雅之堂的民间歌谣横空出世,进入他们极力提倡的大众文化的学术视野。1920年.由钱玄同、沈尹默、刘半农、周作人等教授发起成立了北大歌谣研究会,随后又成立风俗调查会。他们在北大《歌谣周刊》发刊词上郑重指出:“我们相信民俗学的研究,在现今的中国确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业。”中国民俗学运动的起源,即可从此算起。然而,在这一时期内,民俗学的招牌还未正式打出来。1926—1927年间,由于北京政局动荡,北大的一些学者如顾颉刚、容肇祖等南下广州,他们与中山大学的老师钟敬文、杨成志、何思敬等在中山大学组织了民俗学会,1928年创办了《民俗周刊》。当时适逢中山大学初办,又处在民主革命的发源地,因此颇具鲜活的朝气.民俗学运动进入了“耕耘播种时代”。
出处
《文史知识》
2009年第8期136-136,共1页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