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时异丙酚复合异氟烷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异氟烷麻醉组(Iso组)和异丙酚静脉麻醉组(C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1mg/kg,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5mg/kg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C组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150μg/kg.min)加芬太尼(0.05μg/kg.min);Iso组在C组基础上,在诱导后至体外循环开始前以及体外循环结束致手术结束时吸入1.0MAC异氟烷;在劈胸骨前和转流前两组都追加异丙酚1mg/kg,芬太尼5μg/kg;肝素化(500IU/kg)后常规建立体外循环(CPB)。两组患儿麻醉和手术实施过程均标准化。记录两组患儿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监测采集开放静脉通路时(T0)、麻醉诱导后10min(T1)、主动脉阻断后10~20min(T2)和主动脉开放后10~20min(T3)4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检测开放静脉通路时(T0)、主动脉开放后2h(T4)、术后24h(T5)血浆肌钙蛋白I(cTnI)含量的变化;观察术后多巴酚丁胺使用情况。结果Iso组和C组患儿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和ICU滞留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点的MAP、CVP和H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在T4和T5时点血浆CTnI含量较T0时点明显增高(P<0.01),但Iso组患儿血浆CTnI含量在T4和T5时点明显低于C组患儿(P<0.05);术后Iso组患儿需要使用多巴酚丁胺的比例和使用多巴酚丁胺的时间与C组患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Iso组患儿多巴酚丁胺使用总量显著低于C组患儿(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麻醉需要,但异丙酚复合异氟烷麻醉较异丙酚静脉麻醉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多巴酚丁胺的用量。
出处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49-1151,共3页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