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城市的可能性分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建立各种研发和创新中心城市,是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城市的优劣势,指出目前北京已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同时政策上也为吸引大规模的外资研发机构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北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全球研发网络,提高国际竞争力。
作者
匡娴
机构地区
北京工业大学
出处
《经济师》
2009年第8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北京
研发中心城市
国际竞争力
分类号
F20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5
1
北京统计信息网http://www.bjstats.gov.cn/tjnj/2008-tjnj/.
2
刘双云.
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的发展特点与经验借鉴[J]
.理工高教研究,2006,25(6):34-35.
被引量:19
3
张克俊.
中关村科技园区Vs美国硅谷的比较[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11(8):52-55.
被引量:12
4
李才,马庆喜,董振荣.
设立研发中心城市的研发环境评价[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32(4):97-100.
被引量:3
5
满娟.
适宜建立研发中心的城市比较[J]
.IT经理世界,2003(8):23-2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京选址的条件[J]
.北京房地产,2004(10):90-92.
被引量:4
2
姜春林,江诗松.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省区科技竞争力评价[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3):65-67.
被引量:32
3
彭晓玲,梅姝娥.
江苏省主要城市科技竞争力聚类分析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07,20(2):11-13.
被引量:2
4
(美)安纳利·萨克森宁著.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地区优势[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5
王缉慈.中关村与国外发达的高技术区域的主要区别[N].北京科技报,2001年7月2日.
6
张宝敏.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EB/OL].[2006-09-15].http://www.tt91.com/daxue-wenzhang-detail.asp?id=35127.
7
郭再斌.印度软件提出四大启示中国可借鉴[EB/OL].(2005—02—25)[2006—09—15].http://tech.sina.com.cn/it/2005—02—25/1002535638.shtml.
8
方芳,谢怡.北京科技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N].北京日报,2007-3-26(5).
9
严正.
班加罗尔与印度的软件业[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9-31.
被引量:17
10
满娟.
适宜建立研发中心的城市比较[J]
.IT经理世界,2003(8):23-23.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32
1
阮丽熔,刘淑婷.
班加罗尔高科园的发展及其对上海张江高新区的经验借鉴[J]
.管理观察,2008(Z1):264-265.
被引量:1
2
刘波.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重点研究[J]
.知识经济,2008(6):120-121.
被引量:1
3
张妍,张华.
世界著名大学科技园成功要素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25(6):31-33.
4
王卫红.
广东高新区与美国硅谷的比较研究[J]
.国际经贸探索,2006,22(6):27-31.
被引量:4
5
王卫红,魏巍.
中外高新区发展与管理模式研究——广东高新区与美国硅谷的比较[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2):9-12.
被引量:10
6
钱学敏.
从筑波、竹科看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J]
.当代经济,2007,24(08X):112-113.
被引量:4
7
张国安.
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武汉·中国光谷发展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3):19-20.
8
李才,马庆喜,董振荣.
设立研发中心城市的研发环境评价[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32(4):97-100.
被引量:3
9
谢辉,张武军.
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建设经验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9(2):89-91.
被引量:11
10
李海超,齐中英.
美国硅谷发展现状分析及启示[J]
.特区经济,2009(6):82-83.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49
1
黄传荣,刘德光,陆继峰.
苏锡常都市圈FDI研发投资环境剖析[J]
.生产力研究,2008(16):68-70.
被引量:1
2
黄鲁成,李阳.
国际R&D中心与北京的现状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7):12-16.
被引量:24
3
黄鲁成,李阳.
针对国际R&D中心的中国城市定位研究[J]
.市场经济研究,2004(6):40-42.
被引量:3
4
杜德斌.
上海创建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几项建议[J]
.上海城市发展,2005(1):6-8.
被引量:3
5
杨再高,陈来卿,陈亚鸥,徐祖荣,胡彩屏.
加快外资研发中心建设力促广州成为泛珠三角的科技中心[J]
.珠江经济,2005(2):62-70.
被引量:2
6
杜德斌,张仁开,祝影,包惠.
上海创建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战略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4):23-29.
被引量:21
7
楚天骄,杜德斌.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R&D投资环境评价[J]
.软科学,2005,19(3):17-22.
被引量:13
8
薛澜.
科技研究与开发(R&D)的国际化及中国的对策[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5,16(11):4-7.
被引量:5
9
陈华.
从“世界工厂”到“研发中心”的战略选择[J]
.学术交流,2005(9):63-67.
被引量:3
10
姜利军,卢俊义.
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分析[J]
.特区经济,2006(2):32-3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黄珂.
南京建设研发中心城市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4):11-13.
2
黄亮,杜德斌.
国际研发中心的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J]
.世界地理研究,2012,21(3):84-93.
被引量:4
3
王树坤.
大连创建区域国际研发中心的分析与思考[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3,27(11):8-10.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王树坤.
大连创建区域国际研发中心的分析与思考[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3,27(11):8-10.
2
余珮.
欧美跨国公司在华离岸研发的空间区位战略比较研究——基于城市层面集群网络的视角[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36(7):98-112.
被引量:1
3
李美桂,赵兰香,张大蒙.
基于产业知识基础的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97-1904.
被引量:11
4
段云龙,王墨林,刘永松.
科技创新中心演进趋势、建设路径及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
.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3):6-16.
被引量:12
1
苏广鹰.
作业成本法在国内企业实施的可能性分析[J]
.会计之友,2007(05Z):34-34.
被引量:4
2
闫俊,李利.
关于“三师”合并的可能性分析[J]
.重庆财会,2000(12):16-16.
3
李彤.
我国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的实现途径[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6):28-30.
4
曾继辉.
对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探讨[J]
.财政监督(财会版),2007(10):32-33.
5
吴圣涛,胡春霞.
经理股票期权在我国失效的可能性分析[J]
.中国流通经济,2000,14(5):57-59.
被引量:5
6
陈宝明,杨娟.
各国促进外资研发机构发展政策、措施与启示[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6,31(5):22-26.
7
唐礼智.
外资研发活动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
.中国经济问题,2009(1):37-41.
被引量:1
8
外商投资研发机构优惠多[J]
.华人时刊,2009(4):95-95.
9
杨奕.
外资研发机构在华的区位选择对广州吸引研发外资的启示[J]
.特区经济,2006(7):57-58.
被引量:4
10
吴贻康.
打破技术垄断不搞对抗 携手外资研发机构谋共赢[J]
.IT时代周刊,2007(6):16-16.
经济师
2009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