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杏北聚驱A块后续水驱开发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杏北聚驱A块x井区转后续水驱的开发状况,结合大庆油田其他区块,分析了后续水驱的开发特征、吸水剖面、含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后续水驱过程一般分含水快速上升和缓慢上升两个阶段,而杏北聚驱A块x井区转水驱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含水上升3个月之后连续8个月波动下降,第12个月后再次快速上升,取得了含水上升延缓8个月的好效果。
作者
王道远
机构地区
大庆油田采油四厂
出处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15,共3页
Oil-Gas 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
关键词
聚驱
后续水驱
开发规律
影响因素
调整方法
分类号
TE357.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
1
孙建英,方艳君.
聚驱后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4):37-39.
被引量:54
二级参考文献
5
1
王新海,韩大匡,郭尚平.
聚合物驱油机理和应用[J]
.石油学报,1994,15(1):83-91.
被引量:59
2
卢祥国,高振环,赵小京,闫文华,王为民.
聚合物驱油之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
.石油学报,1996,17(4):55-61.
被引量:73
3
涂兴万,潘艇,王淑玉,彭秋燕.
一种新的剩余油研究方法初探[J]
.断块油气田,1998,5(3):43-46.
被引量:6
4
赵永胜,魏国章,陆会民,钟玲.
聚合物驱能否提高驱油效率的几点认识[J]
.石油学报,2001,22(3):43-46.
被引量:48
5
王德民.
发展三次采油新理论新技术,确保大庆油田持续稳定发展(上)[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3):1-7.
被引量:49
共引文献
53
1
李岩,朱健军,李艳杰,崔峰花,于力.
大庆油田聚驱注入站优选站内工艺对比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21,47(10):112-113.
2
李本维,赵国忠.
多维非均质砂岩油藏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2):45-48.
被引量:17
3
赵敏娇,潘国华.
高含水后期厚油层水平井射孔层段优选设计[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3):60-61.
被引量:13
4
徐进成,姜建伟,刘峥君,王文升,冯毅,胡云亭.
双河油田江河区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对策[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5):53-56.
被引量:13
5
米冬玲,卢洁,付青春.
注聚末期颗粒调剖技术应用效果分析[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B08):100-101.
被引量:4
6
刘同敬,姜汉桥,黎宁,雷占祥,李秀生.
井间示踪测试在剩余油分布描述中的应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1):74-77.
被引量:13
7
李洪生,钟玉龙,李宏丽,关涛,张云峰.
取心研究双河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22(2):72-73.
被引量:9
8
方亮,王华,任海滨.
油层注聚后测井曲线异常及水淹层解释校正[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5):135-138.
被引量:9
9
张立娟,岳湘安,刘剑.
聚合物溶液在油藏中的实际黏度和黏度损失率[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9,28(2):112-116.
被引量:10
10
唐玮,胡丹丹,白喜俊,张善严,左松林.
喇萨杏油田聚驱后二次开发方向探讨[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1):282-28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
1
王德,张智春,高小鹏,高亚丽,支军.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聚合物驱试验区转后续水驱开采特征[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4):61-62.
被引量:4
2
高淑玲,邵振波,张景存.
聚驱后续水驱阶段挖掘分流线剩余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3):88-90.
被引量:9
3
韩继盟.
改善聚合物驱后续水驱开采效果分析——以孤岛油田中一区Ng3为例[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4):91-92.
被引量:12
4
李爱芬,衣艳静,陶军.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方式实验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5):55-58.
被引量:12
5
王冬梅,韩大匡,邵振波,马沫然.
聚驱后续水驱阶段影响因素分析[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1(2):45-48.
被引量:9
6
杜庆军 高德波 束青林 等.孤岛油田聚合物驱见效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1):106-109.
7
薄纯辉,张小卫,刘军,刘福娥.
聚合物驱后提高原油采收率对策研究[J]
.钻采工艺,2007,30(5):156-157.
被引量:12
8
徐学品;李治平;张明莉.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挖潜对策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03).
9
曾祥平.
聚合物驱剩余油数值模拟定量描述[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1):105-111.
被引量:10
10
李晓辉.
南二东后续水驱含水上升规律[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29(12):63-6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孙建永.
飞雁滩油田聚合物驱后续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37(6):106-107.
被引量:1
2
黄博.
聚驱油藏后续水驱阶段低效循环判定方法[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5,5(3):53-55.
被引量:5
3
何兰兰.
井网井距对聚转后续水驱开发效果影响[J]
.石化技术,2017,24(6):222-222.
4
刘吉英.
注聚后期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治理对策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2014,11(9):103-10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周福,王丽娅,王双阳.
M油田水平井区注水调整研究[J]
.工业技术创新,2016,3(3):545-549.
被引量:1
2
陈佳,王健,倪聪,李勇凯,秦山.
D26油藏复合调剖体系研制与评价[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6,6(5):44-48.
被引量:1
3
周福,王丽娅,魏奕强.
多因素综合筛选酸化水井[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7,7(1):50-54.
被引量:1
4
杨森,舒政,赖南君.
陆相油田二类油层分层注聚方法研究及应用[J]
.当代化工,2021,50(3):635-638.
被引量:1
5
李忠锋,张亚芹.
延长油田聚合物驱油分层注入新技术[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21,50(3):149-151.
被引量:2
6
桂琳,戴昊南,万千,邓琳.
特高含水期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J]
.当代化工,2021,50(9):2145-2148.
被引量:10
7
金佳国,于明涛,崔德岩.
小井距高浓度注聚阶段降本增效的主要做法及效果评价[J]
.石油石化节能,2022,12(8):84-88.
8
赵光杰.
建立聚合物驱SEC储量评估指标预测方法[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41(8):85-87.
1
于娣.
二元复合驱注聚开发规律及技术措施[J]
.石化技术,2015,22(8):114-114.
2
王秀兰.
吸水剖面测井系列探讨[J]
.地球物理测井,1990,14(1):46-51.
被引量:1
3
江勇,罗洪友,杨天孝,李宇乡.
双河油田Ⅶ_(1~3)单元调整吸水剖面试验[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1,18(2):65-70.
被引量:1
4
赵海建,刘平礼,范珂瑞,陶洪华,沈群.
土酸酸化对注水井储层解堵效果的评价[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2,13(12):17-19.
被引量:14
5
张蕾.
化学驱的再次兴起[J]
.中外科技情报,2003(45):706-710.
6
朱洲,唐善法,刘大印,赖燕玲.
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6,7(10):8-11.
被引量:1
7
俄罗斯2002年天然气资源开发状况[J]
.新疆地质,2003,21(1):45-45.
8
薛兆杰.
二元复合驱后续水驱阶段合理井网密度计算方法[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6,6(3):41-45.
被引量:2
9
徐明甲.
注聚前压力系统调整方法及其效果分析[J]
.石化技术,2015,22(7):77-77.
10
王伟,罗鸿成,付双军,张瑞雪,彭梦娇.
深层稠油油藏常温注水开发规律研究——以昌吉油田吉008试验区为例[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5):35-37.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9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