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成功,不仅因为作家敏锐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借着"古人的皮毛"喊出了时代的强音,还由于它最大限度地契合了我们民族代代相传的审美心理定势,并使之与"爱国"、"革命"、"抗日"等"现代性"话语融为一体,《屈原》等作品再次证明了传统审美心理定势的历史惯性与生命力。但对传统观念的过多因袭,却也使得郭沫若注视古老历史的目光有时游离于"现代"之外。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