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对策——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态环境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为切实做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河北省为例,剖析了该省生态环境恶化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促进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
杨君
机构地区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21期127-128,共2页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区域经济
对策
河北省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6
1
方杰,曹邦英,卿锦威.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探讨[J]
.生态经济,2009,25(2):77-79.
被引量:18
2
张华.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1):10-16.
被引量:11
3
马冬雪,孟树标,白晓艳.
河北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
.河北林业科技,2007(5):37-39.
被引量:3
4
徐雪松,徐守松.
基于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219-1220.
被引量:11
5
施维树.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思考[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4):7-8.
被引量:5
6
左小平.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J]
.商业研究,2002(17):41-43.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林海明,张文霖.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软件——兼与刘玉玫、卢纹岱等同志商榷[J]
.统计研究,2005,22(3):65-69.
被引量:510
2
李晓明.
绿色农业与其发展对策探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8-21.
被引量:15
3
林向红.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J]
.生态经济,2006,22(2):110-112.
被引量:23
4
王万新,蒋兆理,刘轶.
成都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预测探讨[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9(1):79-89.
被引量:8
5
刘国进.
义乌市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9(1):40-44.
被引量:3
6
苏伦·埃尔克曼.工业生态学[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7
[2]人民日报社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人民日报,2005-02-26.
8
[16]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1999-2003)[M].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
9
[17]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2)[Z].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10
河北省水利厅.河北省水土保持建设规划[R].,2002/10/31..
共引文献
42
1
张文军.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8):1-4.
2
张世花,吴春宝.
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J]
.发展,2007(1):157-158.
被引量:1
3
章尚贞.
打造和谐快乐班级[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139-140.
4
龚玉芝.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学途径探讨——当涂县丹阳镇新农村建设实例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177-179.
5
李艳军,赵军.
绿色农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J]
.生态经济,2009,25(10):113-115.
被引量:6
6
刘宇会,尚杰,于法稳.
基于农户意愿分析的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模式研究[J]
.生态经济,2010,26(5):109-110.
被引量:1
7
李恩,兰欢.
循环农业在农村生态社会建设中的价值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0(13):37-39.
8
罗志斌.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9):49-50.
被引量:1
9
魏银壳.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浅议[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2):60-61.
10
孜比布拉.司马义,苏力叶.木沙江,张泳福.
喀什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2):218-223.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20
1
罗于洋,王树森,孙红兵.
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浅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S1):5-9.
被引量:3
2
方创琳.
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2004,59(z1):21-32.
被引量:86
3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
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
.地理学报,2005,60(2):237-247.
被引量:562
4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55-60.
被引量:105
5
李志刚,段焕娥.
西北高寒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农牧业发展——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
.地理科学,2005,25(5):551-555.
被引量:17
6
乔标,方创琳.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J]
.生态学报,2005,25(11):3003-3009.
被引量:334
7
方创琳,杨玉梅.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的基本定律[J]
.干旱区地理,2006,29(1):1-8.
被引量:215
8
乔标,方创琳,黄金川.
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性及其验证[J]
.生态学报,2006,26(7):2183-2190.
被引量:124
9
张春花.
甘南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甘肃高师学报,2007,12(2):61-63.
被引量:1
10
李巍,王生荣,李得发,张惠.西北高寒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与发展战略研究[J].城镇化研究,1999,21(4):37-40.
引证文献
1
1
姚志春.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以甘南州为例[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14,30(1):73-7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王文艳,李泽娟,冯琴,郑惠婷.
红色旅游项目的风险评价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
.旅游与摄影,2020(24):45-46.
2
潮露萌.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新型城镇化分析与研究[J]
.青年时代,2016,0(14):125-126.
3
蒲文芳.
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长江丛刊,2016(23):120-120.
4
尚峰.
生态环境保护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17,8(9):170-171.
被引量:5
5
张雪瑞.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0(1):74-79.
被引量:3
6
吴艳香.
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2016(19):276-277.
被引量:1
1
刘成军.
试论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履行生态责任的现实意义[J]
.理论与现代化,2017(2):31-36.
被引量:2
2
朱金鹤,姜朋朋.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新疆包容性增长水平测度及评价[J]
.青海民族研究,2017,28(2):193-199.
被引量:2
3
李文静,帅传敏,帅钰,程欣,刘玥.
三峡库区移民贫困致因的精准识别与减贫路径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6):136-144.
被引量:25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