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观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杜夫海纳把审美对象看成"为我们"而存在的"自在""自为"的"准主体"。他认为"自在"与"自为"在审美对象中可以调和为一种自律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又创造性的赋予审美对象以"准主体"的地位,这样,在审美活动中,作为"准主体"的审美对象与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便形成一种交流和对话的关系。杜夫海纳将审美对象界定为关系性的存在是对传统美学审美对象主客二分存在方式观的一种超越。
作者
董惠芳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1-194,共4页
Forward Position
关键词
杜夫海纳
审美对象
存在方式
自在
自为
准主体
分类号
J11 [艺术—艺术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2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法]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M].韩树站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2
[美]M.李普曼.当代美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286.
3
[法]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4
[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08-109;172-174.
5
张永清.
论作为艺术作品的审美对象的交互主体性[J]
.人文杂志,2006(5):75-80.
被引量:7
6
[古希腊]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69.
7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0.
8
[德]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9
[俄]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0
[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译.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50页.
2
杜夫海纳 韩树站.《审美经验现象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15页.
3
Dabney Townsend.Aesthetic Objects and Works of Art(London Academic.1989).p.12-13.p.7
4
“现象学视域中的自然美”[J].社会科学战线,2001,.
5
杜夫海纳:《论抽象绘画的表现性》,《美学与哲学》,孙非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224页
6
The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First published 1995,by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age 200
7
The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First published 1995,A Companion to Aesthetics, edited Davaid Cooper, page 124.
8
《存在主义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281页
9
[美]福莱德·R·多尔迈:《主体性的黄昏》,万俊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10
Richard Keamey,Modem Movements in European Philosophy(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86).p.23
共引文献
127
1
殷国明.
狼与俄罗斯文学[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5):48-59.
被引量:1
2
黄英,翟辅东,龙良富.
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的现象学解读[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4):46-49.
被引量:3
3
孙海峰.
网络读写的主体重构[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1):127-131.
被引量:4
4
叶明辉.
艺术:真实与非真实[J]
.湖北社会科学,2006(6):118-120.
5
魏薇.
教师何以解读文本[J]
.当代教育科学,2007(1):52-56.
被引量:1
6
何干平.
关于音乐欣赏的美学思考[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3):169-173.
7
谢中元.
论古史辨派《诗经》研究的诗学取向、价值与缺失[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27(2):74-77.
8
倪瀚,宋良荣,李文嘉.
论艺术符号化的现代厨房产品形态语义[J]
.包装工程,2007,28(5):94-97.
被引量:8
9
林光华.
比较视域下的中国诠释学[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3):37-39.
被引量:1
10
李庚香.
法美学的学科建构与“法之美”的呈现[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43-56.
被引量:3
1
王莉.
杜夫海纳论舞蹈[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2):64-65.
2
李志华.
杜夫海纳艺术观中的再现和表现[J]
.集宁师专学报,2003,25(1):89-93.
3
肖龙.
陶瓷艺术批评的维度与反思[J]
.文艺争鸣,2016(5):187-192.
被引量:1
4
于润洋.
杜夫海纳审美现象学中的音乐哲学问题(下)[J]
.音乐研究,1997(2):44-53.
被引量:3
5
唐帆.
浅谈钢琴伴奏在提琴协奏曲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J]
.音乐时空,2013,0(4X):168-169.
被引量:2
6
于润洋.
杜夫海纳审美现象学中的音乐哲学问题(上)[J]
.音乐研究,1997(1):55-62.
被引量:3
7
张文彬.
杜夫海纳论艺术作品的主题[J]
.美术界,2015,0(6):102-102.
8
乔彩霞.
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理论论述[J]
.科学时代,2013(3).
9
李香琼.
杜夫海纳论绘画空间的时间性[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28(6):79-83.
10
画廊动态[J]
.中国收藏,2014(6):178-179.
前沿
2009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